天涼當心流感 流感與感冒大不相同(組圖)


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是流感橫行的季節,可能有頭痛、咳嗽、發燒等症狀。

天氣漸漸轉涼,又到了流行性感冒橫行的季節,你我身邊都有人用濃濃的鼻音或啞著嗓子在說話,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是抵抗力差的人最要小心的時刻。流行性感冒的好發年齡多在五歲以上至年輕的成年人,但若發生在年齡較小的幼兒或老年人時,出現的症狀往往更厲害而迅速,併發肺炎等合併症也較多。其他如孕婦、氣喘病、慢性肺疾病、心臟病、糖尿病……等患者都是高危險群。

感冒的致病原為鼻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等三百多種病毒,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感冒,其臨床表現為鼻塞、打噴嚏、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大概在一週左右即可痊癒。造成流行性感冒的病毒,與感冒全然不同,一般分為A、B、C三型,一旦感染,在三十個小時的潛伏期之後,怕冷、發燒、頭痛、骨節疼痛、肌肉痠痛、咳嗽、倦怠等不適即接連而來,不僅凸顯出怕冷、發燒的症狀,其嚴重度更甚於感冒,而一般感冒常見的鼻塞、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僅偶爾發生。而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最大的不同,就是常常會引起肺炎和其他的呼吸道併發症,例如鼻竇炎、中耳炎、支氣管炎甚至心肌炎等。


流感症狀較感冒嚴重,常有發燒和身體痠痛等症狀。

北宋醫家楊土瀛於《仁齋直指方》中說:「傷風,鼻塞,聲重,……感冒風邪,頭痛,咳嗽聲重,涕唾稠黏。」最早提出了「感冒」之名。清朝醫家林佩琴在其著作《類證治裁》提出了「時行感冒」的名稱,則相當於現在所說的流行性感冒

一般感冒傳染性不強,流行性感冒也就是中醫所稱的時行感冒,則傳染性強,可出現廣泛流行;一般感冒症狀較輕,時行感冒症狀較重,甚至出現高燒、神志不清等症。時行感冒亦有風寒、風熱之分,但就臨床所見,以風熱為多,其治療原則雖然與一般感冒相同,但常需重用清熱解毒藥物,如板藍根、大青葉、野菊花、蚤休……等。


中醫依流行性感冒臨床常見的表現來分型治療。(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中醫依流行性感冒臨床常見的表現來分型治療,可約略歸納成下列六型:

1、風熱:怕冷、發燒、頭痛、身體痠痛、口渴、咽喉腫痛,可用銀翹散加減來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2、風寒:發燒、嚴重怕冷、頭痛、無汗、肢體痠痛、鼻塞流涕、口不渴,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減來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3、風寒束表,肌腠鬱熱:發燒怕冷、身熱漸增、無汗、頭痛、全身痠痛、口乾鼻乾、心煩難眠、眼眶酸痛,可用柴葛解肌湯加減來解肌清熱。

4、邪入少陽,內挾痰濕:邪在半表半裡之間,畏寒發熱陣作,午後加重,頭身重痛、胸悶胃脹、心煩、暈眩、咳痰,可用柴胡達原飲加減來和解表裡。

5、邪熱壅肺:高燒、口渴、鼻痛、咳喘痰黏,似有肺炎之併發症,可用麻杏石甘湯加減來宣肺平喘、清熱解毒。

6、熱入心肝:心及肝是中醫特殊的臟腑概念,此乃由於高燒不退,影響心神而意識不清,影響神經系統(與中醫的肝有關)而手腳抽搐或頸項強直,似有腦膜炎之併發症,可用清宮湯加減來清心開竅、涼血熄風。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

本文留言

作者葉慧昌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