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頂流基金經理:虧了就拂衣去(圖)

作者:大星  2023-10-11 09: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23年10月11日訊】今年5月,一個白髮老頭面對CNBC的鏡頭侃侃而談,說你們現在遇到的經濟困難和50年前根本沒得比,不要過分擔心。

要是在B站,誰敢這麼咧咧肯定被彈幕彈得睜不開眼。還好,CNBC不是B站,這個老頭也不是一般人。

1977年到1990年,此人帶領富達投資旗下的麥哲倫基金,13年裡年年完爆指數,年平均回報率接近30%。要知道,上世紀7、80年代的美國,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可都是兩位數。可他就是有本事讓你13年賺28倍——這個叫彼得·林奇的男人,就這樣帶著上百萬投資人「自行車進去小汽車出來」後,退休了。

後來,遙遠的東方出現了很多自稱得到了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真諦的投資人,投資上有沒有學會咱不好說,但是退休這點:比美國大鼻子們可乾脆多了。

媒體們統計了一下今年初到「十一」前的數據,包括券商資管和基金公司在內的197家公司中,有333位基金經理離任,創下了過去5年同期的最高記錄。當然,這些離任的,有的是公司調整,有的是個人原因,不一定就是退休了。這些人裡,大家意見最大的,是中歐基金的葛蘭和諾安基金的蔡嵩松。

「醫藥女神」葛蘭,節前把自己管理的兩隻基金交接給了同事,自己手裡剩下三隻基金。葛蘭是清華大學工程物理學士,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博士,學成回國後穿梭於買賣雙方,2015年開始在中歐基金擔任基金經理。2019、2020年醫藥板塊的崛起,直接讓她管理的基金一騎絕塵,獲獎無數。比如新浪致敬公募基金25週年的活動上,她獲得了這樣的稱號:基金行業功勛人物。

蔡嵩松是2019年初開始當基金經理的,蔡經理的投資模式當年咱觀察過,基本上屬於:不要怕,倉裡塞滿晶元股,贏了皆大歡喜再發基金,輸了拜拜了各位,正在休假。

蔡經理運氣不錯,晶元股2019年大爆發,他管理的基金淨值直接翻倍。現在,他一下子卸任了自己管理的所有產品。

按道理說,人家基金經理也是打份工,不管是卸任還是離職去做私募,和投資者沒啥關係。畢竟這裡的規則是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可問題是大家一看,這些基金經理這兩年虧得也太多了,動不動幾十上百億甚至幾百億就沒了。

這讓大家對他們由崇拜變成了鄙視,「我上我也行」是有輿論基礎的,你看節前有媒體就在說:上半年股民人均盈利3.91萬元。那你們基金經理咋就賺不到錢呢?賺不到錢也就罷了,怎麼你們公司還收那麼多管理費?

這個問題是個老問題了。2019年底,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規模大概只有50億元,兩年後,這隻基金的規模已經快800億了。諾安基金也一樣,諾安成長基金自增聘蔡嵩松後的兩年內,份額規模增長高達12倍!

其實,依靠明星基金經理迅速擴大規模這種手段,美國人也用,比如彼得·林奇到現在都是富達投資的旗幟,國內當年的華夏基金「王亞偉神話」也是一樣。

對於基金公司來說,迅速做大規模,管理費大大滴有,比如上述兩位過去幾年給公司賺到了大幾十億的管理費。當然,他們會拿分成,大家皆大歡喜。可問題是,有的市場你資金規模太大了就適應不了該市場的風格了。所以,很多基金經理到最後被迫都成為了價值投資的信徒。比如,葛蘭就說過:每一次的突發事件衝擊,都是對長期投資理念和心態的考驗。

這話沒毛病,只不過有的地方突發事件有點多罷了。如果學歷和過往業績都不靠譜的話,有啥可以做大家的投資參考呢?

最近看到一篇論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兩位學者,讓AI工具學習了1677位基金經理的長相,和他們2005-2020年的15年間中國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淨值、資產規模、股票資產佔比、管理費率等指標。最後他們得到一個結論:基金經理長得越好看,投資收益越差。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