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缺席G20 真正原因並非"皇帝"心態(圖)
2023年8月23日,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峰會(圖片來源:ALET PRETORIUS/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9月9日訊】2023年G20印度峰會上,最引人注目的高光亮點竟然不是G20峰會將討論什麼,而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缺席。習的缺席之所以引人關注,主要原因並非這是他成為中國掌門人以來的首次缺席,而是因為國際社會希望通過拜習會面緩和中美關係。2022年11月,兩位大國領導人在印尼巴厘島G20峰會期間的首度面對面接觸,雙方同意應該管理分歧,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被認為緩和了美中不斷升級的緊張關係。
那麼,習近平為何要缺席這次會議?
2023年G20會議,不會給中國帶來新的機會
國際社會對習不出席印度G20峰會有各種猜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彭博社的「皇帝心態說」。該論認為,習近平這次對該峰會的「冷落」,標誌其行事方式的重大改變,象徵他從一位政治家,轉變成為中國「皇帝」,迴避在世界舞台上可能面臨的中國經濟路線、對臺灣潛在軍事侵略,以及他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支持等棘手問題。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更以近幾個月歐盟領導人及美國高官相繼訪華,造成習「萬國來朝」的皇帝心態,希望各國政要去會見他。
我認為這不是習近平不去G20印度峰會的原因。在拜登對習近平缺席G20峰會表示失望,並表示「但我會見他」之後,中國國家安全部9月4日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暗示道,要真正實現「從巴厘島到舊金山」(的中美緩和),美國需要拿出足夠的誠意。這其實是一種非正式表態:美國得拿出一些具體的「友好」行動。為什麼讓不負責外交的國安部出面,這與美國經常讓剛卸任的前官員釋放信號一樣。
G20成員國分屬兩大陣營,美國仍佔主導地位
G20與G7一樣,都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國際組織,不設秘書處,沒有落實決議機制,會議議程與主題一般由東道國決定,輪到某國操辦某國就負責一切。從現狀來看,其成員包括G7: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外加一個非正式成員歐盟;還有BRICKS的成員國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以及准成員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申請加入BRICKS暫未獲准的墨西哥;其餘四國是印度尼西亞、韓國、土耳其、澳大利亞。韓國是美國新盟友,印尼、土耳其與澳大利亞明顯與美國更近。在G20中,美國佔優勢。
鑒於G20只是個定期會議,不是組織,東道國才有點主導權。由印度舉辦的G20峰會既不是中國主場,又缺乏中國需要的「友善背景」發表中國敘事,習近平不去,比去要更好——此為原因之一。
接下來我再分析第二個原因。今年8月下旬的南非BRICKS峰會落幕不久,各國領導人在金磚峰會已有互動,而且成果不菲,用BBC在《金磚國家南非峰會:中國與俄羅斯在非洲挑戰西方影響力?》(8月23日)的話來說:「金磚集團也許還在萌芽階段,但它已在實際產生一股具顛覆性的能量與亢奮感。南非政府安排的外交政策工作坊上,眾人幾乎一致認同中國才是未來」。南非BRICKS峰會,中俄兩國才是真正的主角,中國議程充分展現了能動性,直接面對「全球南方」述說「中國敘事」,遠比在西方國家主導的G20峰會上與美國搶話筒痛快。
路透社評說,習近平的缺席為華盛頓重塑美國在G20這個一直難以控制的政治俱樂部的議程創造了一個新的空間。拜登帶去了世界銀行的改革提案,以及增加該行在發展中國家的氣候和基礎設施方面提供援助的資金,這將為贈款和貸款再添出數千億美元的新資金。白宮正在向國會尋求33億美元,以補充美國和親密盟友國家先前採取的措施,即到2027年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籌集600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這是一項針對中國的「一帶一路」替代方案。這等於向全球南方提出一項建議:無論中國經濟發生什麼情況,美國都可以幫助你們並為你們的發展提供資金。
能夠在中美角力中拿到雙方資助,對於G20成員國來說當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不過,如今世界各國越來越聰明,知道美國國內政治黨爭非常激烈,2027年拜登是否還在白宮還在未定之天,為了未來的畫餅也不必要馬上放棄一帶一路這塊現實的大餅。反正就是開會如儀,又不付出什麼。習近平深知這點,去不會多得點什麼,不去也不會損失什麼。習近平的重心是強化中國在「南方國家」中不斷增長的領導力,其主場地就在BRICKS與上海合作組織(SCO)。
世界正在重組,各國在國際舞台上重新站位
美國是世界頭號大國兼強國,其「大國戰略競爭」戰略將影響全球。在推廣這個戰略的同時,美國也伴之以推廣新的普世價值——LGBTQI彩虹文化,選邊站的壓力已經遍及亞非拉美等各大洲。在非洲方面,尼日政變之後,西共體最初響應美法,給尼日下了最後通牒,但一個多月過去,卻未採取軍事行動;美國後院拉美國家當中的大國巴西、阿根廷已經加入BRICKS,委內瑞拉親中,墨西哥等國準備靠攏BRICKS。「選邊站」的壓力也在亞太國家當中出現,新加坡與四國聯盟(QUAD)成員澳大利亞,希望不要被要求選邊站,東盟希望亞洲不要成為大國角力的戰場,原有的非西方國際組織都面臨調整。G20不是組織,無非就是會議是否繼續召開,但東盟國目前因為面臨南海問題與緬甸問題,十個成員國因對華立場不同,按半島電視臺的說話,這兩個大麻煩正將東盟推向崩潰。
美國為了維持其世界No.1的領導地位,仍然以價值觀為主導,區分「南方國家」的成員屬性,並以各種國際組織定性這些國家的政治身份,藉此與地區性的潛在競爭者相互制衡,避免讓出現一個反西方的「全球南方集團」。有助於扼制中國的南海問題、印中邊境問題,以及在中東國家的傳統操作,新的非洲戰略等等,現在都遭到中國部分反制,例如今年3月促進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這一對「世仇」恢復外交關係,9月5日表態願意在尼日問題上發揮調解人的作用。
G20是由G8(G7+歐盟)發展而來,是西方國家的主場。習近平近年來對世界局勢的認知是東升西降,平視西方(主要是美國,對歐盟早就是俯視了),加上俄烏戰爭後BRICKS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再以客位參加美國佔優勢的G20,不再那麼重要。這就是習近平缺席印度2023年G20峰會的主要原因。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