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仙猶繫蒼生苦的詩仙李白(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之稱。這些稱號,幾乎都與「仙」有關。「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帶著飄飄仙氣的詩仙李白,往往眼界都在天上,彷彿不食人間煙火。而有些人則看見了李白也曾有「安社稷」的雄心,和「濟蒼生」的深情,因而將他重新拉回人間,把他當作與我們沒甚麼不同的一般人看待。
不過這兩種視角,都不免失之偏頗。
不可否認,深契佛道的李白,也有著儒家淑世的現實關懷;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千載以來,大凡詩人,人人都曾想學李白,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真正成為李白。人稱「坡仙」的蘇東坡,雖然也唱「我欲乘風歸去」,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而依然以人境為依歸。所以,我們會把蘇東坡當成熟悉的老友。而李白就像是高懸於天上的永恆明星,生前生後,都一直被人所仰望。
誠然,李白有他的追求,有他的困頓,有他的痛苦。但他也有在此之中的叩問、釋懷與昇華。這裡,我們就以李白〈古風〉第十九首為例子,來看一看這位天上謫仙,是如何在仙境與人界之間,展現出一種既貼近而又超然的姿態;以及面對「遊仙詩」的文學傳統,是如何繼承與超越。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雲臺,高揖衛叔卿。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