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圖)

 2022-09-01 10: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9月10日,我們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歷代中秋節又被稱為:中秋、八月節(八月半)、團圓節、月夕、月節等等。雖然佳節尚未到來,但幾乎是家家戶戶都已經不免俗地吃起柚子、月餅等應景美食。當日若天氣良好,勢必又是呼朋邀伴地成團賞月。除此之外呢?當然是要高雅地欣賞與中秋節有關的詩詞啊!自古以來,詩詞可是廣受重視,被視為最能展現縱貫了歷朝歷代深廣的中國文化思想、最能展露民族性的文學表現方式之一。此文就來介紹唐代詩仙李白的作品:《把酒問月》。

之所以選這一首來介紹,主要是一次無意間先後瀏覽了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詩句,以及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下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句之後,頓時覺得這幾句詩文充滿了趣味,不覺令人莞爾。 

張若虛的詩文,主要是在探問:甚麼人在這江畔第一次看見月亮?這江畔的月亮是在甚麼時候初次照耀在人的身上?

提及月亮,總令人產生浪漫聯想,這也是許多文人特喜愛拿它作為吟詠對象的原因。自古以來,月亮又具有多種稱呼,包括:玉盤、玉壺、冰輪、霜輪、桂月、桂輪、玉兔、金兔、顧兔、玉蟾、蟾桂、明鏡、寒鏡,以及李白在這一首詠月抒懷詩中,所使用的「飛鏡」等等。

光是從月亮的別稱如此之多,它受追捧、受到喜愛的程度可見一班!

不知道諸君首次賞月時,是否藉其他稱呼來談月亮,或是,看完上述多項月亮之代稱,覺得哪一個最符合月亮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分享。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品讀李白這一首《把酒問月》。

李白《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酒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裡。

這首詩的主要意思是: 

青天上的月亮是何時來的呢?我今日停下酒杯來詢問它。
人想攀登明月卻不得到,月亮的身影卻與人互相伴隨。
皎潔的月亮如飛在空中的鏡子,降臨紅色宮門。當綠煙消散,便發出清澈輝光。
只見夜晚自海上升起,是否知曉它晨間自雲間隱沒?
白兔搗藥年復一年,嫦娥孤單居住月宮,又有誰與她做伴呢?
現在的人不曾看見古代的月亮,現在的月亮卻曾經照耀過古人。
古代的人與現代的人如消逝的流水,他們看見的明月皆是如此。
只願高歌對酒的時候,月光能時常照進華貴的酒杯裡。

今人雖不曾見過古人、古時月,但有幸讓照耀過古人的今月照耀著我們,讓我們得以有幸邊賞月邊讀詩邊浮想聯翩。猶記某次看電視劇時,劇中有句臺詞提及不願跟某人在同個空間中呼吸。那麼,我們反之細想,縱然不能與李白這樣才華洋溢的大詩人身處同個時間點、同個場域,但一想到與之的最大共通性之一,就是都曾經仰望夜空、沉浸在潔月的光輝中。思及至此,令人願意追隨之浪漫、願意投入其詩文中,進一步汲取其浩瀚思想海……

月亮被視為美麗無雙,充溢感性與靈性,而描摹如此動人的月兒的李白又何嘗不是如月亮般吸引人抬頭仰望,寄予深深欣羨與思慕呢?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