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到臨界點?凸顯習近平的一大難題(圖)
中國經濟結構性阻礙,這也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一大難題。(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23年9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經濟再顯疲軟跡象,製造業和消費者支出均萎縮。中國經濟為何放緩並可能變得更糟?原因是遭遇結構性阻礙,學界不看好未來情況,這也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一大難題。
中國經濟不斷顯露出疲態
中國8月份經濟活動指標再次顯露出疲軟跡象,在消費者捂緊錢袋不再支出、工廠受到出口下滑的打擊之際,如何重振經濟增長?北京當局的政策制定者們面臨更大壓力。雖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對房地產的支持等,但對經濟增長的幫助似乎並不大。
許多經濟學家表示,考慮到當前中國經濟的低迷狀況,目前官方政策還遠不足以恢復家庭和企業的信心。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挑戰,還包括青年失業率處於難以忍受的高位,外貿出口下滑等方面壓力加劇,還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以及中美之間日益加劇的競爭,中國當前的困境預示著其體量龐大的經濟將進入一個增速大幅放緩的新時代。
據《華爾街日報》9月1日報導,瑞聯銀行(Union Bancaire Privee)駐香港的資深亞洲經濟學家Carlos Casanova說:「每週都有新措施出臺。」他表示:「但在我看來,經濟刺激舉措的力度還不完全夠。需要採取更多行動。」
倫敦GlobalData TS Lombard亞洲研究主管Rory Green說:「需要更有力的寬鬆政策才能讓人們擺脫‘信心陷阱’。」所謂信心陷阱指的是信心不足與支出疲軟互相強化。
然而,日益惡化的房地產危機卻促使中國官方出臺更多刺激措施,鼓勵人們購房。例如,在8月31日,中國央行等部門宣布,首套房貸首付最低20%,二套房最低30%,並且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隨後幾個主要城市迅速作出反應,讓更多的人有資格成為購房者。
上海易居研究院的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目前的經濟形勢看起來不容樂觀,人們不太可能突然開始無緣無故地買房。他認為需求仍然存在。但恢覆信心和釋放需求需要時間。
中國經濟正在接近臨界點?
路透社9月1日發布的分析文章提出質疑,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否正在接近臨界點?
文章指出,人們對中國經濟存在過重大擔憂。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2015年的資本外流恐慌期間,經濟警鐘敲響。當時,北京當局通過大力推動基礎設施投資、鼓勵房地產市場投機等措施重振了信心。
但是,基礎設施投資過度造成了過多的債務,房地產泡沫破裂,給現在的金融穩定帶來了風險。
這次有什麼不同嗎?鑒於中國債務驅動的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已見頂,而出口也隨著全球經濟放緩而放緩,中國只有另一個需求來源需要調整:家庭消費。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放緩是不同的。
中國經濟能否反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是否能夠增加支出、減少儲蓄,如果消費低迷的狀態持續下去,可能會加劇經濟放緩並加深債務問題。
疲軟的數據促使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如果不增加政府財政支出,中國可能難以實現2023年約5%的經濟增長目標。但鑒於地方政府債務水平較高,中央政府對大規模財政刺激的興趣也存在不確定性。
大約5%的增長率雖然高於許多其他主要經濟體所能達到的增長率,但對於一個每年將GDP的40%左右用於投資的國家(大約是美國的兩倍)來說,這仍然是一個令人失望的數字。
習近平的一大難題
隨著二十國集團峰會(G20)以及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即將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如何向各國領袖保證,中國經濟正在穩中求進,而且不會拖垮全球經濟,將成為習近平的一大難題。
在最近的一次中共政治局會議上並未提出更好的提振經濟的舉措,一些經濟學家們期待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能夠進行更深刻的改革。
但是,中國經濟遇結構性的問題。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8月31日針對中國的經濟衰退問題召開了研討會,與會學者多數認為中國如今面臨結構性困境,因此對於中國經濟的前景不看好。
CSIS高級研究員洛根·懷特(Logan Wright)在會上分析,中國經濟目前遇到結構性瓶頸:「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很多在過去幾十年中帶動中國發展的因素都將無法再推動中國經濟前進。」
懷特認為,即使新冠疫情結束,中國的經濟也很難恢復到疫情前狀況。
《華爾街日報》駐中國首席記者魏玲靈則在會上分析,中國各級政府如今的舉債過高,「中國的經濟模型已經壞了,政府沒辦法透過持續借錢的方式讓經濟運行。」
魏玲靈表示,國際社會擔心在經濟不好的情況下,北京對於全球的戰略部署將更具侵略性。同時,中國如今看似在面對經濟問題,但實際上,中國需要處理的是政治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