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信託怎麼坑的都是有錢人?(圖)

【看中國2023年8月18日訊】信託大舞臺,有錢你就來。

停兌風波

這大概是有錢人被坑得最慘的一次。

對於那些資產動輒上千萬的富豪和上市公司來說,普通穩健型的低息產品,已經難以滿足他們資產增值的需求了,於是金融產品管理類信託主要分為證券投資類、股權投資類、其他投資類、融資類、事務管理類5類。

有媒體獲悉,「資金池」信託一般沒有底層投向,可以「其他投資類」業務規模為參考;2016年以來,中融信託的「其他投資類」業務規模常年穩定在2000億元以上。而這2000億以上的資金背後的富豪們,恐怕要難以入睡了。

踩雷多年

雖然停兌風波是最近才發酵的,但危機是一早就埋下的。

中國房地產報指出,近兩年來,中融信託連續踩雷15家資金鏈出問題的地產商,包括恆大集團、佳兆業、融創、陽光城、藍光集團、泰禾集團、世茂集團、華夏幸福、海倫堡、名門地產、東亞地產、鄭和發展、北大資源、青海國投、皇庭國際等,相關項目兌付多有延期。

重倉房地產項目的中融信託,相關項目資金佔比常年保持在10%以上,界面新聞梳理近五年數據指出,2020年公司信託資產投向房地產的資金高達18%,截至2022年末,中融信託房地產投向金額仍達672.59億元,佔比10.69%。

房地產大熱的時候,把資金投向房地產的信託公司業績自然水漲船高,投資人也紛紛買入信託公司的產品。但隨著房地產企業的接連暴雷,相關產品的兌付逾期甚至停兌,投資者們也就只能等著巨雷的引信慢慢燃盡,祈禱只是個啞炮。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報導指出,從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投資人提供的資料以及網路搜索獲得的信託推介材料和合同來看,中融信託的大量信託產品,資金投向均包括「固定收益類產品」,業內普遍操作是投向一些「非標資產」。比如,中融信託2022年10至12月《定期管理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末,「匯聚金1號」管理的134.72億元信託資產中,81.68%投資其他標準化金融產品,14.50%投資貨幣基金等流動性資產,2.25%投資現金及銀行存款,1.58%投資債券。

這些非標資產往往意味著高風險,當然願意付出的融資成本也高,那麼投資人能夠獲得的收益自然就高。

按照過去市場環境大好、槓桿猛加的時候,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成本大概在年化15%左右。但投資人也不傻,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比躺在銀行強點也差不多了,起碼買個心安。於是呢,信託公司推出收益大概在6%-7%的中低風險產品,就比較符合一些有錢人的預期了。近期一篇文章中的李先生購買的就是這一類,而這一類也是中融信託所謂的「資金池業務」中的主要產品。

這裡就有個BUG了,只有信託公司才知道產品的實際融資成本,而投資者主要是跟信託公司做生意,相關產品的信息也大多是聽信託公司介紹。有文章就指出,中融信託的多數產品,並未寫明投資標的、抵押物和擔保方等相關信息也未披露。

那麼,如果信託公司引入的是年化15%融資成本的產品,再按照6%-7%的收益率賣給投資人,那利差豈不是8%往上?而且,信託不像銀行和券商,監管壓力也沒那麼大,畢竟做的是有錢人的生意,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就算產品出問題了,信託公司裡相關的工作人員也能第一時間知道,趕緊跳槽提前跑路就是了。至於信託公司未來可能出現的暴雷,也很難查到他們身上了。

「央企背景」真相

這就暴露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信息不透明。

除了上述得產品投資標的、抵押物和擔保方等信息披露不明確外,近期討論更多的可能是中融信託的實控人問題。

上面提到的李先生說,「中融財報一直顯示和中植的關聯性並不強,大股東又是央企經緯紡機,所以我對中融這部分抱有很強的僥倖心理。」

從股權穿透上來看,中融信託的第一大股東的確是央企經緯紡機,而且當年引入經緯紡機還引起了不少的探討。但是,第一大股東卻未必等於實際控制人。

有機構發現,中融信託的第4大股東瀋陽安泰達可能是中植集團的關聯公司,那麼按此計算,中植集團可能實際控制中融信託41%的股權,要高於經緯紡機的37.5%。沿著這條線索繼續找下去,可以看到,瀋陽安泰達曾有過兩次對外投資,而這兩家公司都和中植集團有關。

在中植集團的歷史對外投資裡,也可以看到這兩家公司。其中,安徽中成公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就是由北京中鑫融匯非融資性擔保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北京中心融匯非融資性擔保集團有限公司背後的實際控制人周健,名下也持有大量以「中植」命名的資產。

從一位中植系的理財顧問處獲悉,根據之前的關聯性交易,周健及其名下的公司,應該屬於中植系。如果瀋陽安泰達與中植集團是關聯公司,那麼中融信託的四位大股東中,中植集團或許才是中融信託真正實控人。按照這個思路,多年前的股權轉讓,或許只是為了引入央企作為信用背書。

而且,如果你去穿透中植系其他四家財富公司也能發現,引入國資,是他們的慣用思路。其實說白了,所謂第三方財富公司,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就是一個代銷平臺,只要能找到接盤的就行,再不濟也能保全自身跑路,畢竟光佣金和利差都能賺夠幾輩子花的錢了,只要能利用信息差玩轉遊戲規則,誰管有錢人的財富能不能增長。

這一次,算是有錢人栽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