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報號角響亮 又和民營企業稱兄道弟(圖)


7月31日,中共黨報《人民日報》連發文章稱讚民營經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7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稱經濟面臨「新的困難挑戰」,7月31日,中共黨報《人民日報》連發文章稱讚民營經濟,把「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但是,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早已經眾所周知。

中共黨報又稱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

7月31日,中共黨報《人民日報》發文「吹響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時代號角」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充分體現了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和關懷,「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

文章還稱,提出「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的戰略目標,吹響了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時代號角。

人民日報》05版還刊發了評論員文章「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文章稱,「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依法依規為其解難題、辦實事」。

中國官媒新華社和中央政府網站(gov.cn)的信息,一份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的文件在7月19日發布。文件涉及6方面28條舉措。

文件給民營經濟定位很高:「民營經濟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

文件還提出,支持民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不過,這份六千多字的文件,並未提出讓民營企業、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控制的壟斷性行業。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研究員任重道指出,中國經濟正在處於衰退當中,能助力經濟增長的外貿出口、投資和消費都呈現普遍萎縮狀態,連中國商務部都承認下半年外貿形勢極為嚴峻。雖然習近平用國有企業控制經濟命脈,但民營企業才是最具有活力、對經濟和財政貢獻最大的。因此,中共才又採取緩和的姿態,要和民營企業家稱兄道弟。

經濟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中的民營經濟具有「56789」的地位,即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50%的稅收、60%的GDP(國內生產總值)、70%的技術創新成果、80%的城鎮勞動就業,還有90%的企業數量,同時還貢獻了50%以上的工業產出、50%以上的投資、50%以上的進出口總值。

經濟引擎熄火 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眾所周知

中國國務院上週發布了關於徵集阻礙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問題線索的公告,國務院「網際網路+督查」平臺從即日起面向社會徵集十個方面的問題線索和意見建議。

但是,近年民營企業被打壓,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早已經眾所周知。

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的楊偉民在6月5日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全國政協曾經做過一次調研,梳理了民營企業面臨的100個問題,這些問題概括起來有七個方面:一是在市場准入方面仍然存在著准入不准營、三重門等隱形壁壘依然存在;二是涉企收費,名目繁多,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服務不足;三是融資環境;四是拖欠帳款;五是監督檢查過多;六是政策銜接方面出現新老政策、部門間政策不銜接,政策執行中一刀切、一律關停、全部停產、先停再說等情況;七是產權保護,仍存在侵犯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情況。

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也是中國經濟難以有起色的根本原因。中國經濟在今年年初出現短暫的復甦之後很快呈現出疲態,官方公布的許多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出現了四十年來罕見的全面疲軟的狀態。中國青年失業率持續上漲、海外訂單不斷減少、房地產等主要行業持續低迷,社會消費疲軟,通縮跡象越來越多。曾經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所謂三大引擎--投資、出口和消費全部熄火。

7月31日,《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通貨緊縮的跡象在中國越來越普遍,這給北京當局帶來了額外的壓力,需要提振經濟增長,否則就有可能陷入一個難以跳出的經濟陷阱。

第二季度,生產鋼鐵、水泥、乃至化工產品等各類商品的中國工廠的出廠價格已經在下降。與此同時,消費品價格也停滯不前,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某些商品的價格現在環比下降,包括糖、雞蛋、衣服和家用電器等。

BCA Research的首席新興市場經濟學家Arthur Budaghyan說:「在債務非常多的時候,通貨緊縮是尤其危險的情況。」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貿易政策和經濟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中國區負責人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表示:「一大擔憂是,在試圖避免通貨緊縮或在通貨緊縮來臨時應對這種壓力時,他們(北京)所擁有的政策工具是否會有巨大的拉動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