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何桂藍2020年參與民主派初選時在街頭舉行宣傳活動。(攝影:李天正/看中國)
【看中國2023年7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7月18日,香港國安法第一大案——47人案,又稱民主派初選案,進入第86日審訊。被告之一的前《立場新聞》記者何桂藍在庭上講述個人經歷及對反送中運動、35+和「攬炒」(編註:指同歸於盡)的看法。她認為「攬炒」,香港抗爭者主張的「攬炒」不是一個目的,而是一種精神,就是明知自己會付出很大代價,甚至犧牲自己都要堅持。
一、中國社會很可悲
何桂藍在法庭上表示,自己於2008「奧運那年」至2012年「反國教那陣」在北京清華大學修讀外國語言及文學的學士學位。她對大陸社會有很多不同的觀察,比如自己身處清華——全中國最好的一間大學,但身邊有八、九成的同學一入學就準備去美國考研。見到中國社會的未來精英都爭先恐後地外逃,這讓她覺得很可悲。
二、準備做到「坐」為止
何桂藍說,早在2014年《主場新聞》結束的時候,她已經覺得香港同大陸差不多的,「表面有的保障,其實全部都是沒有的,政權想捽死你,一下就捽死你 。」所以知道在香港做記者是做不長,但在2019年前沒有想過轉行,因為在公民輿論還有空間的時候,有人去梳理政治上的爭拗,非常之重要。
她說,那時自己已經打算做到「坐」為止。之後她解釋是做到坐完牢為止,坐完就之後再做打算。
三、抗爭核心訴求是政制不公
反送中期間為《立場》做前線採訪的何桂藍有「立場姐姐」的暱稱。談及當年的社會運動,她認為《逃犯條例》本身已變成無關痛癢或較小的訴求,因運動過程出現了更多令示威者覺得要反抗的事情,並指自2019年7月起「香港政制的不公義」就是運動其中最核心的訴求。
四、「攬炒」是種精神
被問對「攬炒」的理解,她說「攬炒」對不同人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字眼最初在香港「連登討論區」出現時,意思是將香港政府或警察的不義行為傳達予國際社會,撕破北京當局表面上維護的「一國兩制」假象。
至於何桂藍自己的理解,她認為「攬炒」不是一個目的,「攬炒」是一種精神,就是明知自己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犧牲自己,都要堅持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
她續指,大家覺得社運會有一個「很明確的訴求」,「達到就達到,達不到就輸了」,其實很少社會運動會達到其最初那個訴求,「但是在運動的過程中你會打開很多空間,那個才是個運動真正的建樹。」
五、不同意戴耀廷「宿命」的說法
戴耀廷於2020年4月發布題為〈真攬炒十步 這是香港宿命〉一文。對此何桂藍說,「不同意這個標題。因為用『宿命』這個講法,好像事情無論如何都會發生這樣。」
宿命的意思指人被沒有辦法控制的因果所左右,避沒有可避,她說,專制政權有其慣性,「不是說中共壓過來,香港人就一定會反抗,反抗是香港人的選擇,所以我認為用宿命來形容是不正確的。」
2021年1月6日香港警方國安處以「顛覆國家政權罪」拘捕53名參與2020年民主派立法會初選的人士,當中47人其後被起訴,多人不獲准保釋。這次拘捕是自2020年7月1日港區國安法生效以來,警方發動最大規模拘捕行動,引發香港本地媒體及國際媒體關注。47名被告中,其中32人已被羈押超過兩年,包括被告之一的何桂藍。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