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三市財政如何供養全中國?(圖)
【看中國2023年5月22日訊】現在,我們要做一件非常龐大的數據梳理工作。
新冠防控三年,全國31個省市在財政上的表現到底如何?富裕省、市還能給全國財政做多少貢獻?而貧窮省份的財敗窟窿到底有多大?考慮到這一次的數據梳理所涉及到的概念太多,我在這裡先做一個解釋。
由於中國採用分稅制,約5成的稅收由中央財政直接收走。因此,各地的財政收入數據不能使用各地財政廳發布的「公共預算收入」數據。這個數據已經扣除了各地上繳中央財政的部分,毫無疑問並不能反映當地創造出來的全部稅收。我這裡使用的是各地稅務部門發布的「源於當地的全部稅收」數據。
現在國地稅部門已經合併,實行統一收繳之後再在財政體系內部進行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分配。因此,各地稅務部門發布的數據,才最具有參考性,查找起來也方便。同時,考慮到非稅收入越來越越成為各地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佔地方收入的比值普遍超過三分之一,所以這裡對非稅收入進行了單獨列項統計,數據來源為各地政府的財政決算報告。源於當地的全部稅收數據,加上非稅收入數據。毫無疑問,就是當地所創造出來的全部公開財政收入。
我這裡沒有考慮賣地收入這一塊。因為賣地收入一般都是留在當地。量入為出,地賣的好當地就多花一點;賣得不好,公務員的日子就緊吧一點,不會被中央財政撥走,也沒有超支這一說。在財政收支出數據方面,我使用的是「公共預算支出」數據,也就是當地政府為了維持公共管理和服務的需要而必須進行的支出,同時也是維繫政府的運營和社會的運轉本身而必須進行的支出。注意,這組支出數據中不包含地方債的還本支出。如果加上的話,地方政府的支出規模,普遍還要再增加兩到三成。現在我們使用公式,「源於當地的全部稅收收入」加上「非稅收入」減去「公共預算支出」,所得出的就是當地財政真正的盈虧情況。如果減出來是正值,說明當地財政對中央有貢獻,不需要中央財政往當地投錢。而如果減出來是負值,說明就算中央將當地繳納的國稅全部歸還當地,依然不夠,還必須從其他富裕的地區挪錢過來,撥給它用。這個過程就是大名鼎鼎、中國特色的「財政轉移支付」。好,概念解釋到這裡,我們現在進入正題。
首先,我們要看的是創造了正值的三省三市。這裡先從上海開始。
2019-2022上海的財政收支情況一覽(作者製表)
上海是中國31個省市中財政貢獻最多的。2022年的正貢獻為7339億,較2021年僅僅小幅下降8.8%。大家在這裡必須記得一件事:2022年上海從三月底禁閉到六月初,全市人民足足被關了一個多季度,但即便是這樣,上海在2022年依然創造了1.55萬億的全稅收收入,甚至還高於2021年。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並且在這裡,大家需要建立起一個常識,地方政府創造的財政盈餘,也就是我們這裡減出來的正值,是不可能長期留存在當地財政賬戶裡的,是必然要上繳的。也就是說,2476萬上海市民無視一個多季度的禁閉生活,在艱難的2022年,依然向中央財政人均貢獻了2.96萬元,以便轉移給其它更困難的地區去花銷。對這種貢獻值,我只能說:上海市民的覺悟真的已經高到了奮不顧身、不遺餘力的地步。
這裡非常有必要補充一組數據:2023年一季度,源於上海的稅收收入為5491億,同比2O22年一季度的6274億,降幅12.5%。上海人民累了,讓他們歇一會吧!真的,不能再催他們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北京。北京的數據並沒有更多的特徵,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和真正的金融中心,幾乎是所有全國性企業的業務總部所在地,它具有無視任何防控措施、無視離京和回京的各種限制,依然穩定創造稅收的特點。因此三年下來,北京的財政貢獻值雖然略有起伏,但依然穩定在7千億這個水平線上。
再接下來是廣東和浙江,這倆都是老實孩子,規規矩矩幹活,老老實實交稅,一點小心思都沒有,經濟實在困難的話就少貢獻一點,經濟稍微活躍一點,就多貢獻一點。廣東2019年貢獻5516億,2022年貢獻5098億;浙江2019年貢獻2486億,2022年貢獻2656億,前後相比相差不大,就人均貢獻來說,廣東2022年人均貢獻了4028塊錢,浙江人均貢獻了4038塊錢,非常接近。雖然跟上海的人均三萬塊錢貢獻沒法比,但也都可以說是盡其所能,無可苛責了。與接下來我們要看到的江蘇比起來,廣東和浙江簡直可以說老實得令人髮指了。
江蘇2019年的財政貢獻值是2971億。到2022年,劇烈下降到了913億,只相當於此前的一個零頭。我們一直說,散裝江蘇缺乏整體觀和大局觀,省級政府對下面的地、市也缺乏強有力的財政管束手段。在經濟出現困難的年份,這一問題就迅速暴露了出來。江蘇各地、市不願意再承擔財政上繳的重任,更加傾向於將稅收留在本地,將資源留在本地,將財富留在本地,所以江蘇的財稅總收入維持在1.5萬億的水平沒有變,但是財政支出從2019年的1.26萬億增加到2022年的1.49萬億,增加了2300億,吃掉了原本可以上繳中央的稅金。這種現像在全國獨此一份。
我不知道老老實實的廣東和浙江,會不會從今以後,也學會江蘇的這種有錢先緊著自己花的精神。對這種事情我也無法評價,只能說散裝江蘇,也算是有福氣的吧!
最後一個創造了財政正貢獻的地區是天津,這是一個與江蘇完全相反的例子。2019年天津的所有財政收入為4236億,到2022年,數據下降到3787億,降幅高達10.6%。本來按照常理,收入出現了如此清晰的下降。天津應該創造不了財政正貢獻才對。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在於,天津當地的財政支出在此期間大幅下降。 2019年天津公共財政支出3509億,到2022年下降到2752億,降幅高達21.6%。支出的降幅比收入的降幅高出了兩倍,因此,天津居然實現了財政上的正貢獻,並且還實現了增長。2019年天津的財政貢獻值為727億,到2022年上升到1035億。由於天津的財政支出降幅實在太大,我於是認真研究了一下天津各個具體財政支出項目,到底降在了哪些地方。具體對比結果如下:1、城鄉社區支出降幅最狠,從797億下降到290億。城鄉社區支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給鎮街社區的基層公務人員,尤其是給臨時工發放的福利待遇,現在這筆支出基本全部砍掉。與之相關的還有公共服務支出,也就是更直接的全體公務人員的福利支出,從240億下降到了209億。2、公共安全支出從230億下降到202億。3、農林水支出,從161億下降到116億;4、科學技術支出,從109億下降到63億;5、衛生健康支出,從198億下降到175億。過緊日子,過到天津這樣的程度,真是讓人肅然起敬。天津的情況也是全國獨一份,我同樣不知道會不會有其他地區予以效仿。
再接下來,就是那些依賴財政轉移的窮地方了。這裡首先要講的,是兩個正在正負之間掙扎的省份:山東和福建。山東號稱GDP全國排名第三名,但是並沒有創造財政上的正盈餘。 2022年更是完全淪落到了要吃中央救濟的地步,財政窟窿達到了1006億,從這樣的數據看起來,山東的GDP擠水份還沒有完全擠乾淨,還得繼續擠。估計擠到全國第六、第七名的位置,就差不多了。
而福建的問題比較好理解,它雖然是東南沿海省份,看起來擁有發展經濟的最好條件,但是它是台海危機直接的面對者。今時今日重大產業投資,即使僅僅只考慮避險因素,也會規避福建的投資機會,所以福建也逐漸喪失了創造財政正盈餘的能力。
河南和四川,則從來都是吃救濟第一名的強有力競爭者。只有這兩個省份可以相互競爭,其他省份都不足以與這兩個人口大省相提並論。 2022年這兩省的財政窟窿都超過4000億,都需要中央財政從東部的三省三市拿錢回來搞轉移支付。在經濟的基本面上,河南和四川一直扮演的都是勞動力輸出地區的角色,他們自己則沒有發展出什麼像樣的產業。最麻煩的事情在於,這兩個省份都特別熱衷於搞城市建設,從省會到下面的地市,新城區建設的都美輪美奐,比廣州和杭州漂亮的多,所以這兩個省份的公共預算支出都超過一萬億。這是沒法子的事,東部的老實孩子們只能忍著。
湖南、安徽和江西可以放在一起講,這三個相鄰省份算是老老實實的窮,老老實實的吃救濟,不惹事也不搞事,財政總收入基本穩定,財政窟窿也基本穩定,有一點增長但是幅度也不算大,沒有驚喜也沒有驚嚇。老實說,如果中西部省份都能做到這個程度,都算是大中國之幸事了。
西南三省雲南、廣西、貴州財政窟窿當然也不小。 2022年廣西人均吃中央財政的救濟5432元,情況還稍好一點;貴州人均吃了救濟6377元;雲南更厲害,人均有6915元。如果貴州和雲南的這種高度依賴財政救濟的情況維持下去,一旦中央財政救濟不上,那首先就會在這兩個省份的地方債上發作出來。事實上,現在已經有這種徵兆了。
重慶和海南算是兩個名不副實的地區。重慶算不上合格的直轄市,雖然就吃救濟吃的不多,2022年人均就吃了5200塊錢,比廣西還低一點點。不過,依然還是靠吃救濟活著的直轄市。重慶的問題在於多山,離開市區就是崇山峻嶺,無法進行開發建設,這還算是存在客觀原因。海南把自己混到要吃救濟的地步,真的是無法理解。這麼多年來,要位置有位置,四面環海,地理位置優越;要政策有政策,從自貿區到各種實驗區的政策,可以說要什麼有什麼,可是海南硬是把自己混到了1年要吃700多億救濟的地步。這就沒法解釋了。
陝西、山西和內蒙,這裡放在一起講。這3個都是資源型省份,清零3年期間,全球資源價格大漲,這三個省份事實上都算是獲益省份,因此財政窟窿大幅縮減。陝西的財政窟窿縮減了34%,山西縮減了77%,內蒙也縮減了38%。這是人家撿過去的運氣,其他省份也羨慕不來。事實上,在之前漫長的時間裏,資源價格處於長期低迷狀態的時候,這三個省份也吃過很多虧。
然後是西北五省,新疆、甘肅、西藏、青海、寧夏,這5個省份都是有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各自特殊的地形地貌,也是可以理直氣壯吃救濟的省份。對此沒什麼可說的,從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式國家開始,就必須以東南之物力供給西北,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責任推卸不了的歷史責任。
最後是奇葩五省,河北、湖北和東北三省。這5個省的財政窟窿都出現了大幅度的擴大。其中東北三省就不說了,經濟上一直處於淪陷狀態,人才不停的外流,並且清零期間普遍採取了極為嚴厲的管控政策,所以財政窟窿越來越難以填補。河北省這3年的財政窟窿增加了1200多億,這件事不可理喻。河北理論上都算資源型省份,從煤到鐵什麼都產,但是河北硬是沒能吃到清零三年期間資源價格暴漲的三年紅利。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湖北省的財政窟窿3年增加了1300多億,絕對值排名全國第一。這裡,我們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無非全國最嚴的管控措施罷了。
就目前的經濟形勢而言,三省三市還能繼續供養全國多久?
江蘇已經事實上放棄了,其他5個省是還能持續多久呢?而一直處於就吃救濟狀態的25個省市,他們從來都沒有財政盈餘,地方債也根本無從償還。這種情況又能維持多久呢?我這裡給不出答案,不過,我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看到答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