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02年北京的人才市場上,大學畢業生正在找工作。(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眾所周知,中國正面臨著嚴峻的經濟挑戰,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講的「中等收入陷阱」。但很少人會去想,經濟增長放緩會怎樣影響到中國的政局以及社會其他各方面。
自1978年,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個共識:「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句說話意味著:「大家遲早都會趕上來,但這需要時間,請耐心等待。」此外,這亦意味著,在中國走向全面小康的過程,人民要絕對地服從中共的命令,不要想改變體制,否則中國又會回到貧窮和混亂。
結果,2021年,即中共建黨100週年,習近平宣佈,中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事實又是否如此?在古代,小康意味著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並且有個穩定的社會秩序,這也是千百年來,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統治者,對自己的願望。然而,在現實當中,這片土地大多數時候,都不是真正的小康社會。真正的小康社會,理論上大多數人都應該是自耕小農,和平安穩地過著「帝力於我何有哉」的簡單生活。在幾千年來,像以上所講的治世,加起來二百年都不到。換句話說,十居其八、九的日子,這片土地上大多數人都是過著被嚴重剝削的生活。
歸根結底,中國人不關心和諧社會是如何實現的;他們只想要結果。正如《曹劌論戰》當中所形容的「鄉人」那樣,認為國家事是「肉食者謀之」,小人物永遠都只想被動地等待聖賢降生到世上,又或者讀書人良心發現。這也是威權主義為何在中國如此盛行。
中國人,很少會想到,自己個其他人,其實都可以是社會的一份子;對「人人生而平等」這個觀念,不少中國人至今仍然是嗤之以鼻。
現實中,今天的中國,當然不是小康社會。對大多數人,尤其是香港人來講,小康的意思就是中產階級的生活,即是多數人擁有一點資本,那可以是上市公司的股份,又或者可以供自住、出租的房產物業,可以供投資、收息的銀行存款,甚至乎是自己的健康和知識等人力資本。
當中,最基本,也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分別,就是人力資本這個環節。
根據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國大陸只有12.5%的勞動力擁有大學或同等學歷;比例低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南非、巴西等國家。另外,中國大陸亦只有不到30%的勞動力擁有高中學歷或同等學力,即12年教育。若以代表發達國家的經合組織國家數據比較,平均80%的勞動力具有高中同等學歷,具有大學學位水平培訓的勞動力約為35%。
所以,最近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將中國定義為發達國家的時候,中共外交部表示抗議,並且說這頂帽子中國戴不起。當然,美國的動機是要剝奪中國以「發展中國家」這個特殊身份,在貿易上得到的各種特殊代遇。然而,中共不是經常自詡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可以和美國爭一日之長短嗎?面對現實的時候,中共的處境又尷尬了。
中國大陸究竟是什麼?可以肯定說,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很大的距離,原因是中國大陸一直缺乏發達國家應該擁有的人力資本。過去四十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只不過是依靠龐大的廉價勞動力,向全球出口低成本產品,囤積巨額貿易順差。然而,中國在積累真正的資本,過程非常緩慢。要知道,資本不是金錢,而是知識和技術;是如何用更少的投入,創造更大收入的能力。中國真的是多快好省具生產力嗎?不,中國不論是農業、製造業抑或服務業,從來都只會依賴同一個策略:人海戰術。豐富的勞動力,曾經是中國大陸的相對優勢,但正如數據所顯示,中國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但隨著人口高齡化,中國大陸勞動力成本上升,同時自動化生產的成本急降,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競爭力,將會長期下降。
近期,數據亦顯示,中國大陸一線城市也面臨著人口下降的趨勢,表明中國經濟面臨著嚴峻的結構性挑戰。中共能否迅速應對?但如果你看中共如何分配資源,你就會發現權貴們並不在乎人力資本的問題。他們寧願將資源投入在軍事和大興土木,也不願意搞好教育。畢竟,在中央控制的計劃經濟,這種思維非常普遍;他們相信,來自最頂層的少數人,可以為全國人做最好的決定,然後層層而下;一般的老百姓最好只乖乖地服從,也不必懂得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有太多個性會獨立思考的民眾,反而不利於控制。
中國大陸,就是這樣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但中等收入陷阱,不僅僅是經濟增長放緩。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將從歷史的角度,解釋增長緩慢將如何影響中國大陸的政局和社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