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讀書?蘇軾的3首詩詞是最好的回答。(手繪插畫:Winnie Wang/看中國)
經常有人問到:讀書的意義是甚麼?蘇軾在散文《又答王庠書》中,給出自己的回答:「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
讀書,有助你成長智慧,能讓你開闊眼界,可帶你擺脫平庸;讀書,讓你在與先賢的對話中,修煉言行,豐富底蘊。
蘇軾的3首經典詩詞告訴我們:人,為甚麼一定要讀書,讀多書,讀好書。
一、讀書 改變氣質
《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公元1062年,蘇軾前往汴京,臨行前與董傳話別,便寫下了這首贈詩。
蘇軾在鳳翔任職時,有個好友叫董傳,兩人經常來往。董傳生活非常貧困,平時就用繩子綁住頭髮,身上衣服也都是由粗布製成。但他自幼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舉手投足間卻不卑不亢,氣度不凡
讀書,就像春雨一樣潤物無聲,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你的言行舉止。
博覽群書的人,無論外在行為,還是內在修養,總是讓人感到舒服。
二、讀書 消除煩惱
《南鄉子·自述》
涼簟碧紗廚,一枕清風晝睡餘。
睡聽晚衙無一事,徐徐,讀盡床頭幾卷書。
搔首賦歸歟,自覺功名懶更疏。
若問使君才與術,何如,占得人間一味愚。
公元1069年,蘇軾被外放到徐州任職。那段苦悶的時期,只要衙裡沒事,他就躲進書齋。他常常在午睡醒來後,拿起床頭的書就開始閱讀,不知不覺間,家裡的藏書就全部被看完了。
在閱讀中,他的心態逐漸平和下來,也徹底放下了世俗功利,重獲內心的簡單舒適。
書讀多了,人就不會在瑣碎的事情上沉淪。閱讀是最好的避難所,提供溫暖和能量。
三、讀書 對抗孤獨
《登廬山》
讀書廬山中,作郡廬山下。
平湖浸山腳,雲峰對虛榭。
紅蕖紛欲落,白鳥時來下。
猶思隱居勝,亂石驚湍瀉。
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被流放湖北黃州,遠離了京城的高朋滿座。在當地,因他的貶官身份,別人都對他避之不及。蘇軾的生活,一下子變得冷清起來。
可在很多人看來異常寂寞的日子,蘇軾卻過得有滋有味。有一次逢上休假,他主動避開車馬喧囂,獨自去廬山待了一個多月。他白天欣賞美景,晚上則挑燈夜讀,日子過得陶然忘我。
閱讀,使得他原本孤寂的生活變得充實,也讓他獲得了精神上的豐盈。
讀書的意義:解疑答惑,參透道理,走出困局,豐富人生,拓展生命。
責任編輯: 小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