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會見民盟主席張瀾。(網絡圖片)
從抗日戰爭時期發起、在國共內戰時期壯大起來的中國民主同盟(民盟)是一個自稱「中間路線」的民主勢力,是國民黨的反對派、共產黨的朋友。但事實上民盟既不是「中間路線」勢力,也不僅僅只是中共的朋友那麼簡單。
秘密盟員與中共早有聯繫。在中共執政六十年「大慶」的獻禮影片《建國大業》中,也反映了國民黨對民主黨派的打壓,特別對民盟更是「趕盡殺絕」,毫不客氣──不僅勒令取締了民盟,還軟禁其主席張瀾。為什麼國民黨對民盟如此「另眼相看」?
原來,同共產黨有地下黨員和秘密黨員一樣,民盟也發展秘密盟員,例如在國民黨軍隊高級將領中,「雲南王」、雲南省政府主席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昆明行營主任龍雲、著名的「四川二劉」之一的西康省政府主席兼國軍第二十四軍軍長劉文輝及第二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潘文華,就是於一九四四年由張瀾親自發展、介紹並監誓而秘密加入民盟的(其實,龍和劉更早就與延安的中共中央建立了秘密電臺聯絡)。因此,民盟同其他民主黨派不同,其成員中不僅有公開的文人,還有「地下」的武將,亦即既有筆桿子,還有槍桿子。而且它同民革(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也不同,民革中的軍人成員都是已退役甚至離開了國民黨政權的將領,如著名的馮玉祥、李濟深、蔡廷鍇將軍等,但民盟的軍人盟員卻都還是手握重兵甚至雄踞一方的實力派現役將領。
抗戰勝利之初,毛澤東應蔣介石邀請到重慶談判期間,曾與民盟主席張瀾多次會晤、密談,重要話題就是對川軍的統戰策反。毛表示:一旦內戰爆發,希望張能影響地方實力派同中共通力合作,還希望張幫助中共地下黨發展地下武裝、組織游擊隊。翌年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當時留在重慶與國民黨繼續談判的周恩來在隨國民政府離渝赴寧前,也專門委託民盟組織轉告劉文輝,要他在時局轉變的關鍵時刻認清形勢,對他指出只有堅持反對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才有光明前途。一九四九年底,共軍進軍大西南,周又電促劉馬上起義。十二月九日,劉文輝聯同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潘文華、鄧錫侯在彭縣通電附共,打亂了蔣介石的「川西決戰」部署。劉還策反了馳援進川增援胡宗南集團的第十五兵團司令官羅廣文部,對共軍得以在川西聚殲胡部起了重要作用。而被蔣介石從雲南逼走、逃離南京後暫居香港的龍雲,也一直動員其舊部盧漢(繼龍任雲南省政府主席)等在雲南起義。結果,盧等也與四川劉文輝等遙相呼應,同在十二月九日通電倒戈。民盟為共軍進佔大西南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見,民盟其實並不是在國、共兩黨之間走「中間路線」的民主勢力,它除了公開同國民黨打「口水戰」,還在暗中積蓄自己的武裝力量;民盟還是軍事上協助共產黨顛覆國民黨政權的盟友、戰友。民盟之所以被國民黨政權打壓得特別重,是被人家抓到了「暗」火執仗的把柄。還有,民盟骨幹、歷任秘書長、副主席、第一副主席的胡愈之,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去世時被蓋上共產黨黨旗,世人才知道他原來早在三十年代初就已是共產黨秘密黨員!民盟在民主黨派中的不同尋常,又可見一斑。
責任編輯: 張雲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