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清明:慎終追遠的節日(圖)

 2023-04-05 1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清明節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此時春暖花開,大地一片氣清景明的現象。(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春分之後。此時春暖花開,大地一片氣清景明的現象,萬物顯得特別清潔明淨,所以稱為「清明」。清明與冷食掃墓寒食接近,所以後來二者漸漸結合,成了現今的清明節

清明是節日 也是節氣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掃墓祭祖的節日,更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與節日並稱的節氣。清明節氣是根據氣溫、物候方面來劃分的,有指導農事的作用;清明節則融合了古代祭祖、寒食等內容,旨在慎終追遠,表達孝道。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原本只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是春耕的大好時機。後來,由於清明節氣與寒食的日子相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氣就合而為一了。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成為了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即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物。

詩詞裡的清明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古今有不少文人墨客揮灑筆尖,將清明節的景致描繪得淋淋盡致,其中蘊藏著對已故親人的哀思,那麼,關於清明節的著名詩句有哪些呢?

最著名的清明詩歌當屬杜牧的這首〈清明)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杏花微雨,行人神情淒迷,在這追思故人的日子裡,借酒澆愁,以解思念。

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則如是描述:「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小樓、春雨、杏花,陸游眼中的清明充滿詩意,在客棧中享受悠閒,在窗邊聆聽雨滴的聲音,將對故人的思念化作內心淡淡的惆悵。

宋代楊萬里的〈寒食上塚〉則用一個「愁」字表達出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詩人行走在掃墓的路上,看到野草一夜之間又隨風生長出來,於是感慨萬千。

清明習俗

清明節除了掃墓祭祖,還有冷食、踏青、盪鞦韆、放風箏等習俗。節日中既有祭祖的悲傷,又有踏青的歡樂,在思念故人的同時,也感受百花繁盛、綠意盎然的美好!

掃墓祭祖:民間清明節掃墓祭祖主要有兩種儀式,一是「培墓」;一是「掛紙」(閩南語)。「培墓」又叫上墳、祭掃,包含修墓培土和祭拜;「掛紙」又叫「壓紙」,就是替祖先修理房子的意思。到了清明節,凡是墓頭有墓紙的,就表示這座墳有子孫來祭掃過了。

冷食春蔬:古代的寒食節是禁火不舉炊的,南朝時吃甜大麥粥、杏仁酪和春日生疏。現今在有些地方興吃「潤餅」,也帶有吃春日生蔬的遺風。「潤餅」也叫春捲,通常會以薄麵餅皮包春蔬和蛋皮絲、豆乾絲、肉絲等,接著再灑上糖粉和花生粉調味。

踏青春遊:清明時節,春回大地,到處呈現生機蓬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加上清明節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於是人們便把祭祖掃墓和郊遊踏青結合起來了。

盪鞦韆:盪盪鞦韆十分有趣,廣受人們喜愛。寒食、清明節時玩鞦韆的遊戲,也是鍛鍊身體的一種方式。據傳,盪鞦韆起源於北方民族,後來傳入中原,成了女孩們非常喜愛的遊戲。

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清明節這天,有些人會把風箏放上天空,剪斷牽線,任憑清風將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消災祛病,同時給自己帶來好運。

来源:看中國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