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人生活相比,我們會發現,「惜物」與「惜人」是有直接關係的。(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幾個星期前的一個星期日,我在寫雜學的文章時,猛然想起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已經壞了好幾個月了。由於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回到家沒有時間使用,幾乎忘了這件事。在下午購買了筆記本電腦回來之後,我悟到當前天象變化到了全面歸正人的行為、生活的時候。無論是在文學藝術或服飾或器物等,方方面面都到了歸正的時候。接下來就談談我個人在惜物這一方面的體悟。
「衣冠文物」,衣冠,衣裳冠巾,代指文化禮教;文物,指禮樂制度。服飾需要歸正。
服飾之外,器物用具的歸正。當下的一次性的餐具和用具比比皆是。「一次性」在英語裡是「disposable」,意思是可拋棄的。比如一次性紙杯,含有防潮劑等化學物質,損害人體和自然環境。用完就扔的做法,更是不知不覺中蠶食著人的思想,讓人變得「不珍惜」、不「惜物」了,同時間也讓人對於感情、對於人,也逐漸變得不知道珍惜。當然,人類的道德也因此而逐漸敗壞了。這也就是為甚麼在當下社會裡,人們對婚姻持輕率態度,對待朋友之間缺乏道義可言。「一次性的」、「可拋棄」的用具,可謂對這種現代文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像我們使用不粘鍋用到會粘鍋了,就會扔掉,再購買一個新的。至於鐵鍋,其實是使用得越久越不粘,基本上是用不壞的。「惜物」與「惜人」是有直接關係的,「惜物」成為風氣的社會,暴戾之氣自然也少。
飲食則是文化的直接體現,不吃亂七八糟的東西,是人的生活。「魚生」就是生魚,「刺身」換個名詞而已。雞鴨魚肉經歷人間煙火,方可成為人的食物。
「衣冠重文物,詩酒足風流」,中國人的生活既有禮數的制約,也有詩酒的恣情。生活是繽紛的,抒發體悟的文章亦當如此。
責任編輯: 初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