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了 3招判斷是細菌或病毒所引起的感冒(圖)
臨床上,感冒分為細菌性和病毒性兩種。(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最近季節交替,氣候多變,感冒、發燒人口增多,很多年輕人在感冒後不當回事,仍然持續熬夜,壓力大,透支身體健康,很容易將小感冒拖成重症心肌炎。有些人疑惑:小小的感冒竟然會誘發重症?感冒雖然是常見疾病,拖太久或處理不當也可能危及性命。
感冒分為細菌感冒、病毒感冒
臨床上,感冒分為細菌性和病毒性兩種。細菌性感冒多由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細菌所引起,患者會出現咽部、扁桃體炎等症狀。早期發熱程度不高,若3天左右病情持續加重,多為細菌性感染。患者在血常規化驗中會顯示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數異常升高。
病毒性感冒由病毒感染所導致,主要分為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喉炎、急性咽結膜炎等,其中普通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病毒性感冒多半起病較急,會引起一系列鼻部症狀、咳嗽、咽乾、燒灼感等。3天後鼻涕變得黏稠,伴有頭痛、咽痛、聲嘶、呼吸不暢等症狀,一般5~7天即可痊癒,吃藥能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如何判斷是細菌或病毒所引起的感冒?
許多人在感冒時會伴有發燒,該如何自我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冒呢?
1、看全身症狀
細菌性感冒主要影響支氣管、肺部,多會引起扁桃體、咽喉腫痛、呼吸不暢等症狀,並有發熱、咳膿痰、流膿涕症狀,在受涼、淋雨、過度疲勞時容易出現。
病毒性感冒的主要症狀在上呼吸道,頭痛、流淚、喉嚨乾癢,流清鼻涕,也會伴隨著一系列全身症狀,包括頭痛、肌肉酸痛等,通常鼻腔流涕的症狀比咽喉不適更嚴重,少部分患者還會伴有結膜充血、腹瀉症狀。
2、群發性和散發性
細菌性感冒多為散發性,很少有聚集出現的患者。而病毒性感冒則有群發性,短期內可能有很多人發病,經常會一家人都中招。
3、醫院精準檢測
到醫院進行血常規檢查的指標主要有白細胞總數、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等,若是出現白細胞總數升高,伴有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的時候,多代表患者體內存在急性細菌感染。而出現淋巴細胞增高時,則多提示病毒、慢性感染。
預防感冒 做好4件事
1、作息規律
預防感冒必須注重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讓全身各臟器和系統能得到充足的休息,一些長期熬夜、睡眠不足的人群就容易出現免疫力下降、臟器功能受損等情況,也容易讓細菌和病毒入侵。
2、多喝水
喝水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速度加快,加速排出體內一些代謝廢棄物。也可以多排尿,同時也帶出一些病菌,對健康很有好處。
3、堅持運動
堅持適度運動可讓全身血液循環速度加快,對提高免疫力、身體素質有助益。但要注意運動應視個人體能狀況循序漸進,且要長期堅持才能收效。
4、自我保護
預防感冒要做好自我保護,尤其兒童、老人更要注意天氣的變化,做好防寒保暖。天冷時外出要戴上帽子、圍巾、手套等。睡前可用熱水泡腳,幫助改善體質。居室內不宜緊閉門窗,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同時日常要講究衛生,不要讓病毒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