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名男子走過一幅中國夢的宣傳標語牌。(圖片來源:JADE GAO)
【看中國2023年1月25日訊】臺灣財經趨勢專家謝金河最近出版的新書《變調的中國夢》,觀察中國四十年來如何從鄧小平時代播下了中國崛起的種子,到現在習近平因意圖稱霸全球與戰狼外交而與世界為敵,並且在美中貿易戰和新冠疫情的催化下,讓「中國夢」走向幻滅。他表示,未來世界的晶元產業將壁壘分明,尤其在跟安全有關的敏感性產業更是如此,只要是中國生產的,大家都不敢用,但大家可以很放心地把訂單交給臺灣而不用怕被「動手腳」,臺灣的「信賴產業」值得期待。
謝金河是臺灣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今週刊》董事長、《財訊》社長兼發行人,曾在2016年與2017年獲臺灣總統蔡英文指派擔任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臺灣特使團領袖代表顧問。
他最新出版的新書《變調的中國夢》講述他觀察中國這四十年來,從崛起成為世界工廠、大家視它為朋友,一直到現在與世隔絕、「跟全世界說再見」的過程,這也讓習近平曾經自詡的「合作、發展、和平、共贏」的「中國夢」徹底變調。
謝金河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的壯大自1978年鄧小平改革開放起已播下種子,當時鄧小平有三個最著名的口號,第一個是「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第二個是「摸石過河」,意思是說不知道後果會怎樣,但就是一步一腳印去做;第三個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他說,習近平2012年上臺後,喊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逐漸顯露「中國夢」稱霸世界的企圖。到了習的第二個任期,中國三個高唱入雲的口號是「厲害了,我的國」、「一帶一路」,以及「彎道超車、中國製造2025」,跟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完全相反。
謝金河說:「中國經濟強起來之後,中國人不是變謙虛的,他變得非常自豪。這種自豪,除了他對待台商以外,他對全世界,把全世界當成劣等民族來看。」
中國經濟末升段
謝金河表示,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中國迎來二十多年快速發展機遇;然而,過度「走資」(走資本主義道路)也帶給習近平藉著「反貪腐」掃蕩政敵、建立集權領導的空前機會。如果江澤民和胡錦濤主政下的二十年是中國經濟的主升段,那麼,從2012年習近平掌權後所吹起的反貪腐號角,可能就是中國經濟升起的末升段。
他說,這可以從三個方面觀察到一些變化。首先,是中國經濟已經從低基期走向高基期。例如臺灣鴻海公司在1990年代到廣東深圳龍華設廠,平均工資大約300到350元人民幣,如今已攀升到5000至7000元人民幣。在工資與地價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漲的壓力下,各大企業紛紛尋找更廉價的生產基地,中國世界工廠的角色逐漸轉變,不再是卓越的生產基地。
其次,中國的招商態度產生變化。過去中國為了奮力招商引資,各省市首長和書記賣力宴客,後來因習近平打貪腐,很多應酬交誼都受到限制,中國招商的熱情熄火了,台商地位也大不如前,不如歸去的人也大有人在。
第三則是世界局勢的變化。他說,歐美國家本以為一旦中國經濟發達就會逐步邁向民主化,成為維繫世界和平的重要成員,當時大家都視中國為好朋友,所以在中國強大的路上,美國其實是很大的助力。但中國崛起之後,它並沒有跟世界融為一體,而是開始走向霸權主義,全面啟動戰狼外交、四處獵巫,包括透過島礁軍事化將南中國海據為己有、各種軍演威懾、臺灣在韓國發展的藝人周子瑜被迫承認是中國人、德國奔馳汽車在廣告中引述達賴喇嘛名言而讓其母公司戴姆勒被迫刪文道歉等,世界才終於「醒」了過來。
供應鏈正在移出中國
謝金河說,2018年三月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祭出的貿易戰是一個很重要的試金石,美中對抗從此升級,沒有緩和的跡象,晶元戰的範圍也不斷擴大,美國正在將供應鏈從中國移轉出來。而中國現在也要開始面對過去高速成長所累積的很多後遺症,比如年輕人的失業率超過20%以上,以及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用完,超過65歲以上的老人大概有兩億,一對夫妻的老年退休金可能要領1萬塊人民幣,這對國家財政造成非常沈重的負擔。
他表示,中國的財政缺口一年約有10萬億人民幣,地方財政也開始匱乏,過去地方政府還可以通過土地買賣增加收益,現在房地產行業岌岌可危,已沒有太多溢出資金的能力,不管是用限跌令還是保交樓政策,看起來都不足以拯救房市。長期存在的中國經濟問題,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
謝金河說:「變調的中國夢就是中國經濟的崛起始於鄧小平時代,從改革開放開始,到了2017年之後,中國經濟其實已經到了一個末段了,末段現在正開始要往下走。現在應該是以民生養,然後重新修補中國經濟最關鍵的時刻,如果他繼續再跟全世界為敵,而戰狼外交無限的擴張,中國經濟可能會面臨非常大的考驗。」
戰狼外交造成反感
謝金河說,雖然中國的戰狼外交確實恫嚇了全世界,但也引發世界各國的反感。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調查14個國家對中國的印象,其中日本對中國的負評達86%,瑞典達85%,澳大利亞達81%,美國也達到73%,這些數字呈現了世界各國對中國四處獵巫的反感。
謝金河說:「真正的關鍵在2020年的12月1號,那一天晚上是中國跟全世界所再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新的里程碑。換句話說,全世界在圍堵中國,就從那個晚上開始。」
他說,那一天發生了三件事情。一是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逮捕,讓美中貿易戰到了堅壁清野的地步。二是列為中國「千人計畫」最重量級的學者張首晟離奇自殺,讓美國對技術保護全面戒備,眾多設在美國的中國研發基地也全部喊停,其後的影響是「彎道超車」在這兩年的聲量已減弱很多。第三件事是掌握全球半導體先進位程的設備製造商荷商艾司摩爾(ASML)預計出貨給中芯國際的EUV光刻機離奇遭到焚燬。謝金河說,這三件大事背後的關聯性只有一個,就是半導體。
謝金河表示,半導體涉及的分工非常細,這種細是全球協作並且需要長期投入,中國若想獨攬所有技術並不容易。中國如果土法煉鋼,想要像1950年代大躍進全民大煉鋼一樣,最後一定會搞到山窮水盡,而且半導體也不是一個用錢就能堆起來的產業。
壁壘分明
他表示,美國在晶元戰爭中使出幾個殺手鐧,包括先進設備與先進晶元都不能賣給中國,還規定接受美國補貼的半導體公司在未來十年都不能到中國投資,等於是把中國發展半導體的路給截斷了,現在連拿美國護照的美國人都不得在中國半導體公司上班。美中激烈的爭霸下,世界各國將重新定位中國,甚至要開始適應沒有中國市場的全新遊戲規則。
謝金河說:「換句話說,他逼你選邊站的,就是你如果要在中國半導體公司上班,你要放棄美國籍,那很多人一輩子,你說這個中國的海歸派,他們窮一生之力去拿到美國的護照,你說叫他放棄、重新回到中國,我看並不容易,所以你將來在人才的取得上,中國一定有很大的限制。」
《日經新聞》日前報導,全球出貨量第三大的電腦製造商戴爾的目標是2024年完全停用中國制晶元,並通知供應商大幅減少產品內中國制零組件的數量,推動供應鏈產地多元化,以回應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緊張局勢。
謝金河說,可以預想得到,未來國際廠家一定會減少使用中國制的伺服器或晶元,因此也會連帶波及到原本的成熟製程如中國中芯、華虹等公司,他們將來的產品賣到國際可能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這是一個非常關聯的連鎖效應。
他說,戴爾是做筆記本電腦的,是在供應鏈的末端,影響比較沒有那麼大,但如果美國連成熟製程都封殺中國的時候,世界必定會更加選邊站。他說:「也就是說,將來大家會慢慢跟中國保持距離,尤其敏感的產業,所以這段時間你可以看到類似安全監控到伺服器,你只要跟中國生產有關的,我看大家都不敢用,所以這個未來會越彰顯,那我想,這樣的話,對整個產業大家一定會壁壘分明。」
中國置外於世界
謝金河表示,而且如果回頭看,中國在這三年疫情期間是置外於世界的,當大家在跟病毒共存的時候,中國還是大力推動動態清零,然後可能因為一句話就封城了,讓製造業承擔很高的風險,沒有辦法去掌握與安排貨品生產的流程,這也讓中國的形象在全世界「更下一層樓」,加速資金外逃。
他說,如果全世界都不使用中國生產的產品,中國市場一定會萎縮,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安全監控產業,過去因為新疆人權問題,世界最大的安全監控製造商中國海康威視過去一年的股價從70元掉到26元,而臺灣做安全監控的公司晶睿的股價則是從新台幣68元漲到234元。
他說:「那一邊暴跌七成,另外一邊漲三倍,這個就告訴你,這種比較敏感性的、跟安全有關的產業,會逐漸從中國遷出來,跑到臺灣來。」
謝金河說,這就是信賴產業,臺灣不會去侵略別人,也不會去威脅別人,所以全世界可以很安心的把訂單交給臺灣生產,而不用擔心會像中國一樣在背後動手腳,這是臺灣未來產業發展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