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成語故事】馨香的德行(圖)

 2023-01-06 1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杏林
董奉用賣杏子換來的糧食去賑救貧困的人,他的「杏林」後來也成了代指醫療界的讚譽之詞。(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人常提到「」這個字,如:積德、缺德、德高望重等,甚至把財富、好運和「德」聯繫起來,認為一個人如果常做善事,這個人就會德大、有福報。於是就有了「德行馨香」這個成語

甚麼是德?

《說文解字》說:「德,升也。」因此,「德」可解釋為人的道德往上升華之意。也就是說,「德」有往高層次上攀登的意思。《說文解字》還提到:「德通得,得即德也。」也就是說,有德就可以得到。

「德」右邊是「十目,一心」。「十目」的意思是,滿天是眼,「一」的下面的心,指的就是人心,也就是指老天的眼睛在看著人的心。

以前的人常說「三尺頭上有神靈」、「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就是說,老天的眼到處都是,滿天的眼看著地上的人們。這就可以看出古人認為的「德」,就是不管有沒有人看著你,你的行為都得符合天理,才是真正的「德」。

古人還講:「行善積德」,認為人做了善事就可以積德。好德行善之人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甚至還會陰差陽錯的把壞事變成好事;相反的,做壞事的時候,天理法則就會制約,報應就會落到頭上來……

馨香的德行

形容「德行」,我們常會用「德馨」或者「德行馨香」,這出自於《尚書‧君陳》的「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爾。」「黍稷」指的是五穀糧食,意思是大自然的香氣並不是最香的,最能散發芳香的,是人的「德」。

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陋室銘〉,其中也有一句膾炙千古的名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期許每個人的德行都可以像花一樣的馨香遠播吧!

董奉的杏子生意

從古人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善德的故事,漢代名醫董奉的「杏林故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古今圖書集成》中特別記述了他的事跡。

董奉與張仲景、華佗齊名,被譽為「建安三神醫」。他給人治病從不收錢,但他會要求病人在治癒之後,去他的後山栽種一棵杏樹。就這樣,許多年後,董奉家的後山上居然種下了十萬多株的杏樹。

杏樹林長成、結果之後,董奉便開始做杏子「生意」。需要買杏子的人們,可以自行用一罐穀物去換一罐杏子,自己去摘就行,甚至不需要知會他。

之後董奉用賣杏子換來的糧食去賑救貧困的人們和在外趕路盤纏不夠的旅行者。這樣做,他居然可以一年幫助兩萬多人!他的「杏林」後來也成了代指醫療界的讚譽之詞。

来源:看中國週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