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擬捐故宮的數億古物被借走(組圖)
左:南宋,官窯,青瓷弦紋貫耳壺;右:南宋十二至十三世紀,官窯,青瓷貫耳壺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無論中國或臺灣的故宮,向來都是遊客必訪之地,同時是許多人熱愛的話題之一。近日,出現一則與北京故宮相關新聞,引發關注。據中國大陸媒體紅星新聞獨家報導,年過七旬、熱衷回購失散海外的中國古董文物的汪先生,是北京一位專業的古董收藏家。汪先生原本計劃要將9件宋代瓷器藏品都捐贈給故宮博物館,但後來被一位自稱是某跨國公司副總裁謝某的「朋友」給「借走」了。目前這一批據稱價值高達數億元人民幣的古物瓷器下落不明,而其中有6件被收錄在故宮出版社於2017年出版的《大觀如典》中,包括最為珍貴的南宋官窯粉青釉八方貫耳壺。
該名藏家發現自己被騙了之後,已經報警了,並向警方提供謝某拿走藏品的錄音,以及往來的微信聊天記錄等證據。
根據汪先生的親友劉先生向媒體的披露,汪先生是在多年前發現了一批清宮舊藏的宋瓷珍品流落在海外,他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精力,花費了近10年時間才陸續將這一批瓷器給帶回中國境內。大約在4年前,汪先生經由朋友介紹,認識了自稱為某大型跨國公司副總裁的「謝某」。後來汪先生將南宋官窯粉青釉八方貫耳壺借給了「謝某」。這件高27.8厘米、釉呈粉青色及乳濁釉呈不透明狀的瓷器,在造型上是仿銅貫耳八方壺,其器身還布滿了淺色不規則片紋。該壺口沿的內側,則鐫刻了清乾隆皇帝隸書五言御題詩《再詠官窯兩耳壺》。
劉先生表示,因為有乾隆皇帝御題,這樽南宋官窯粉青釉八方貫耳壺在市場上的價格,估計約在2億元以上。
宋代瓷器的拍賣創下最高之紀錄,是發生於2017年10月3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被拍賣出2.94億港元的一件汝窯天青釉洗。
劉先生透露,這件南宋官窯粉青釉八方貫耳壺,原本是要按照計劃捐贈給故宮博物院的,但卻因為「謝某」的事情擱置了。在2017年前後,汪先生向故宮博物院提出要捐贈幾件藏物(包括南宋官窯粉青釉八方貫耳壺)的計畫後,故宮博物院曾經計劃要為汪先生捐贈的藏品舉辦展覽。可是,因為展覽圖冊上的藏品南宋官窯粉青釉八方貫耳壺遲遲未到位,導致該場展覽不了了之。
劉先生又披露,汪先生當初借出這批古董時,並未跟謝某寫好借條或做出書面協議,雖然這也是古玩圈裡獨有的處事方式,但卻造成缺少相應的法律憑證。
總之,上述「出借」昂貴古物一事,由於缺乏文件等物來做法律依據,致使處理起來並不容易。
至於何謂官窯,據悉在宋代大觀、政和年間,宋徽宗曾經下令在汴京(現今河南省開封)建窯燒瓷,提供給宮廷使用,這即是所謂的「官窯」。
其實,北宋汴京官窯隨著北宋的滅亡而終結,高宗南渡之後在杭州另立了新窯,這就是汴京官窯的繼續。為了跟南宋官窯區別開來,又被稱為北宋官窯。
官窯在釉色上,有優劣之分:以月白為上,粉青次之,天青與翠青又次之。古籍《格古要論》中有載:「官窯器,宋修內司燒者,土脈細潤,色青帶粉紅,濃淡不一,有蟹爪紋,紫口,鐵足,好者與汝窯相類。」
元代的兩款青瓷八方貫耳壺。(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額外一提,故宮也曾被披露存在著複雜、難處理之事。
像從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間,擔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有「網絡紅人」之稱的單霽翔在任職期間,自稱為「故宮的守門人」,「專門給領導看最破的地方」。
隨著故宮開放面積的擴大,安全隱患問題更成為關鍵。
單霽翔在4月8日退休前,曾對媒體表示,「故宮歷史上有6任院長,他是第6任,每一任院長都沒有好下場。因為這個地方太複雜,無數的巷道,無數個庭院,進來一個小偷就能把一個院長搞下去。」
他還說,「平常說做一件事要『萬無一失』,你做9999件事,一件事沒做好,文物損壞了,你就必須要下台,要承擔這個責任。」
無論對古物是否瞭解,多少都知道古物呈現的時代價值、精神文明極為珍貴,對民族而言很重要,理應受到善待。最後,分享前人幾句值得玩味的話。
專精玉器研究、參加過押運國寶南遷的第一代國立故宮博物院職員那志良(1908年-1998年)在著述《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中,講述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為甚麼總能在敵機轟炸、千鈞一髮時刻安然離去,翻車、翻船也平安無事,我這才開始相信古物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