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出「夢周公」的人,居然就是「至聖先師」孔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除了「爬枕頭山」,許多人往往將想睡覺或是打瞌睡,稱為「夢周公」或是「去見周公」。不過,你在使用這類的詞彙時,是否有想過,為甚麼我們要將睡覺稱為「夢周公」,而不是「夢孔子」、「夢老子」、「夢孟子」、「夢墨子」,或是夢其他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呢?其實,這其中是有典故的,而且首次講出「夢周公」的人,在中國歷史上,甚至是對世界造成了莫大影響,屬於超級大咖的大名人。相信,許多人猜著猜著,就能得到答案。他就是「至聖先師」孔子。
「夢周公」一詞,最初是源自於《論語・述而》中的記載︰「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道︰「我衰老得十分嚴重,我也很久都沒有再夢見周公了。」
孔子一發話後,人們遂開始將「周公」與「夢」直接聯繫起來。孔子所說的「吾不復夢見周公」一句,後人多以「周公」來形容人進入夢鄉。不過,「夢周公」一句,可以用來表達對於西周社會的嚮往,以及傳遞對周公的敬仰之情。換言之,就是在對先賢表達了緬懷之意,只是現在大多被用來形容作夢、睡覺等。總而言之,所謂的「夢周公」,是真的和「夢」、「做夢」有著密切關係的,絕非憑空產生。
此外,「夢周公」又可稱為「夢周」,像晉朝劉琨《重贈盧諶》說道:「中夜撫枕歎,想與數子遊。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
不過,這位周公又是怎樣一號人物呢?為甚麼會被孔子視為儒家精神的典範,須終身倡導周公的禮樂制度?又為甚麼周公令孔子極為心心念念,在尊重與推崇之餘,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連作夢都想要夢著他?其實,這位周公正是受到世人讚揚、本性孝順仁厚又多才多藝的周文王之子。
孔子除了推崇周公之德,亦贊同其擁有舉世之才,故曾言:「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即使擁有周公一樣的美好才能,但如果他因此而驕傲、吝嗇,其他方面就不值得一看了。」
「之才之美」中的「才」是指:才藝;「美」是指:辦事美好,不出差錯,跟「惡」是相對的。孔子提及的「之才之美」,是偏重才藝能力的,並未特意提及周公的美德,也就是孔子沒有提及他自己最重視的道德層面。我們由此可知,周公之才,同樣是獲得孔子認可的。
周公,姓姬名旦,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周公曾經輔助武王滅商,封於魯。周公在周武王駕崩之後,輔佐成王來治理國家。周公後來東征,並平定管蔡之亂,接著又一舉消滅了投入叛亂的五十多個小國。至此往後,奠定了東南穩固之基。周公後來又制禮作樂,創立許多影響後世巨大的典章制度,國家因而平穩安定。周公對周王朝的建立及鞏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貢獻顯著。
就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周公的許多事蹟,都能作為今人加以效仿的榜樣。當然,目前最讓人不時提及的,仍是「夢周公」一詞,而民眾還會以「找周公」來形容打瞌睡或睡覺。在臺灣的民眾還曾以「周公online」或「周公線上」等說法,來替代「夢周公」一說,讓這一俗話隨之與時俱進。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