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勸君莫打枝頭鳥 白居易竟勸人吃素?(圖)

 2022-12-07 14: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歷代聖賢畫像》中的白居易像,今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歷代聖賢畫像》中的白居易像,今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現代人很講究愛護動物或動物保育工作,但其實古人也是很愛護動物的。不少文人在作品中均流露出相關思想,此處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鳥》、力推古文運動的北宋文人歐陽修的《畫眉鳥》為例來談。

白居易的《》共二十八個字,全文:「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提及白居易,大家應都聯想到《長恨歌》《琵琶行》等知名作品,至於這一首《鳥》就比較沒甚麼人知道了。從文學價值上來說,這首古詩的韻味確實一般,遣詞用字甚是普通,缺乏精心雕琢,但我們如若從中蘊含的環保意識來談,這首古詩是很具形象的。

《鳥》亦如白居易的其他創作那樣是「老嫗能解」,因此初讀者均能知曉其意。白居易在前兩句講述了動物的生命都是一樣,都是血肉之軀。

最後兩句,則更好理解了:白居易勸戒人們不要打枝頭鳥,因為他們的孩子尚在鳥巢中,盼望著母鳥的歸去呢!

其實,白居易主要的觀點並非是要人們不去吃肉,都改吃素,他主要用意是希望人們不要胡亂傷害無辜生靈,而他之所以從「有幼鳥在等待母鳥」這一角度來著墨,或許是為了引發更多人的共鳴吧!畢竟自古以來,母愛向來能瞬間觸動人心、激起更多人的悲憫與同理心。

古人多數是有信仰的,無論是信奉神佛或是修道,都知道不能夠隨意殺害生靈,必須要保有一顆慈善之心。其實,歷代古籍中均已經記載了許許多多因為殺生過多之人,最後下場都不好。相信許多人在閱讀相關故事都為這些人遭到惡報的結局而感到十分恐懼。因此,當我們在閱讀《鳥》時,多少能體會詩人為何如此描述的用意。

白居易並非在推崇吃素,而是他的心中是相信世間有神靈的,因此他自然也是知曉理應心存善念,對任何生靈需慈悲以對的重要性。

歐陽修在《畫眉鳥》中,同樣透露了愛護動物的心思:「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這一首詩與上述《鳥》差不多,初讀之際,即能理解其意。前兩句講述了千啼百囀的畫眉鳥,隨著自己的心意在山林野花間高低飛翔、穿梭。後兩句則是:此時方知以前聽見被鎖在金鳥籠內的畫眉的啼叫聲,是遠遠不及在林間自在悠然地啼唱。

額外一提,《畫眉鳥》是歐陽修於慶曆七年(公元1047)所創作的,它有另一題目:《郡齋聞百舌》。「郡齋」是指作者被貶至滁州(現今安徽省滁州市)期間所居住的官署。「百舌」則是指畫眉鳥的一種。

由《郡齋聞百舌》這個題目可知,此詩是歐陽修閒居官署期間聽見畫眉鳥歡樂地鳴叫,不禁有感而發,提筆創作了這一首詩。

雖然歐陽修曾經在《書三絕句後》這一篇文章中提及自己創作這首詩的旨趣,並聲稱它跟同時期梅堯臣所創作的《竹雞》、蘇舜欽所創作的《雨中聞鶯》一樣,均屬偶然作品,但實則均不約而同暗寓了對自己遭遇的感嘆。

當我們瞭解歐陽修創作此詩時的處境,多少能進一步理解他在創作這首詩的心情了。

話又說回來,古人多是心中有神的,由於有信仰做基礎,愛護動物的心也是真實的。現今社會傳出一些殘忍虐待動物的事件,這多半與人心變異、道德下滑、不再真正的持有信仰有關,因此對於古籍中記載的善惡有報事例多嗤之以鼻。如若大家恢復對神祇的崇敬,對世間萬物保有善念,社會風氣將會翻轉,變得更加祥和、平穩。當然,想要看見這種變化,是需要人人一起努力來達到的!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