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濕?如何判斷體內濕氣重 祛濕3招(組圖)
充足的睡眠可以讓我們精神變好,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身體濕氣重的人,經常出現長期疲勞、四肢沉重、頭腦昏沉等狀況。依照濕氣或水氣積聚在不同的部位,不同體質會產生不同的病症,像是可能會:頭痛頭脹、眩暈耳鳴、腸胃不適、軟便腹瀉、關節著重屈伸不利等等,所以我們絕對不能輕忽濕氣對人體的傷害。十人九濕?如何判斷體內濕氣重?來看祛濕3大招。
造成身體濕氣重的原因有很多,有「外濕」和「內濕」。外濕是外在環境濕氣重造成的,內濕是自己代謝濕的能力出了問體。有些人總是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如果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可能是體內濕氣太多了。濕遇寒為寒濕,遇熱為濕熱,遇暑成為暑濕,遇風形成風濕。濕氣不分季節,不分體質,隨時趁虛而入。十人九濕,就是這個原因。
體內有沒有濕氣?可從以下3方面輔助判斷。
3方面輔助判斷體內有無濕氣
1、起床身體睏重
早晨起床時候身體睏重,感覺頭有東西裹著。或覺得身上有東西包著,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小腿發酸、發沉,也是體內有濕氣的典型特徵。
2、大便形態
大便稀薄、黏膩、不成形,可能就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3、舌苔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薄白舌苔。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可能有寒濕;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說明體內有濕熱。
許多人到了中年,腰圍開始會悄悄增長。中醫認為,腹部積聚脂肪可能是因為脾胃陽虛濕氣重。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脾虛的人因此容易浮腫,顯得肥胖。脾主運化,脾陽不振,就可能導致濕濁內滯,「胖人多陽虛」,往往是越胖越虛,越虛越胖,形成惡性循環。
趕走濕氣的方法
1、運動
適當運動出汗可以加速體內濕氣排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體內濕氣重的大多都是缺乏運動的人,所以才會感頭暈乏力、四肢沉重等。
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適當運動出汗可以加速體內濕氣排出,但並不是出汗越多對祛濕越有利,大汗反而會傷身。
2、泡腳
晚上9點左右泡腳20分鐘,泡到全身微微出汗,可緩解疲勞,有幫助睡眠的作用。不妨適當在泡腳水中加入艾草,艾草具有驅逐寒濕的功力,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的寒濕之氣。
不過,有些人群不適合泡腳,例如腳氣、腳部外傷、患有各種嚴重出血病患者不宜泡腳;腎衰竭、低血壓、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或經常頭暈的人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泡太久;老人泡腳也不宜太久;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溫;懷孕婦女或女性經期期間不要自己亂用中藥泡腳等等。身體有狀況,不清楚能否泡腳的話務必先徵詢醫師。
3、睡眠充足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會產生氣虛,氣虛會造成身體沒有活力,代謝會變慢,脾氣虛會讓腸胃運化能力變差,水分代謝不良,濕氣容易產生,充足的睡眠可以讓我們精神變好,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