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傳禁藝人用洋名 曝光政權虛怯無知(圖)

 2022-09-07 19:5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網傳廣電總局要求藝人要棄用外文名,如Angelababy要用其中文名楊穎。(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網傳廣電總局要求藝人要棄用外文名,如Angelababy要用其中文名楊穎。(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近日網傳大陸廣電總局要求藝人要棄用外文名,一律使用中國名,如Angelababy要用其中文名楊穎。事件未經官方證實,不過被民間貽笑大方,認為事件反映中共政權外強中乾。雖然政權高喊「四個自信」,其中包括「文化自信」,但內心極度虛怯、不自信,也不懂得中華文化的博大內涵。

數日前,大陸資深編劇汪海林在微博發文,稱在廣電總局要求演員、藝人禁用外文名或近似外文名的藝名,如「楊穎不能再署名叫Angelababy,辣目洋子也必須叫中國名」。消息雖未獲官方證實,但27歲的女星「辣目洋子」在微博宣布將恢復本名李嘉琦,間接證實汪的說法。

事件在香港亦引發討論。香港是東西方文化薈萃之地,不少港人認為這種盲目抵制外來文化的做法荒謬至極,反映習近平高喊的「四個自信」,包括「文化自信」,只是一句口號。事實上,政權的內心極度虛怯、不自信。

在英國150年的管治下,很多香港人都有英文名,而且是印在身份證和護照上,去外國讀書、旅遊時方便溝通。就連前特首林鄭月娥也有洋名——Carrie Lam,現特首李家超的英文名則叫John Lee。

香港人不認為這是「崇洋媚外」,因為他們仍尊重傳統中華文化,堅持保留本土語言和習俗。與此同時,很多來港任職的外國要員也會特地起一個中文名,和香港人拉近距離。

歷任港督幾乎都有一個很地道的中文名,如彭定康(Chris Patten)、楊慕琦(Mark Aitchison Young)、鍾逸傑(David Akers-Jones)、麥理浩((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等。歷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也有中文名,如剛剛卸任的總領事叫史墨客(Hanscom Smith),其前任叫唐偉康(Kurt Tong)。

中國人有外國名,外國人有中國名,其實並無意識形態上的衝突,也不表示雙方背叛本國文化,反而凸顯對對方文化的尊重。

假設彭定康沒有中文名,每次都被譯為「克里斯.裴頓」;史墨客每次都被叫成「漢斯康姆.斯密斯」的話,就十分「見外」了。

不僅來港任職的洋人有中文名,在英國本土的官員也都有一個正式的中文名。這些名字來自英國政府,其後被香港各大媒體廣泛使用,甚至擴大到海外華人社區。

資料顯示,英國駐港總領館是負責向英國官員提供正式中文名字的政府機構。英政府為官員提供統一中文名字的歷史十分久遠,即使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英政府仍保持該傳統。中文名字要依照原英文姓名的發音來起,要親切、平易近人,而且雅緻。

香港媒體一般都會使用英國領事館提供的官員名字,比如前首相Theresa May,其中文名為「文翠珊」,台灣則稱為「梅伊」,中共新華社則稱呼為「特雷莎.梅」。

又如新出爐的首相Liz Truss,叫「卓慧思」;新外相James Cleverly,叫「祈湛明」;財相Kwasi Kwarteng,則叫「關浩霆」。

翻譯講究「信、達、雅」。其中「雅」(elegance)指譯文時選用的詞語要得體,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簡明優雅。對比枯燥的英文直譯(如史密斯),上述譯名都不乏中華語言的「雅」韻。

香港學者趙善軒認為,用中文名也好,英文名也好,都是個人自由、人權,政府不應該干涉。他亦認為中國當局禁止作為風向標的藝人使用洋名十分荒謬,畢竟共產黨這個政權本身就姓「馬克思」,和中華文化毫不相干!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