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建壩阻洄游繁殖通道 長江白鱘被正式宣布滅絕(圖)

 2022-07-23 11:2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5
    小字

長江白鱘 白鱘 滅絕 葛洲壩 三峽大壩 繁殖 中國
7月21日,長江白鱘被IUCN正式宣布滅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7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丁曉雨綜合報導)7月21日晚,有著「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的長江白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正式宣布滅絕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北京時間2022年7月21日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名錄顯示,長江特有物種白鱘已經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

據《極目新聞》報導,曾經有研究論文透露,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

白鱘體型碩大,可達7、8米長,有「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

白鱘和長江中華鱘一樣,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白鱘屬種類最早的化石可見於晚侏羅紀(2.013億至1.45億年前)。因其十分珍貴,又被稱為「水中大熊貓」。

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科學家最後一次救助一條長江白鱘,是在2003年大年初一。被放生的白鱘後來失去了蹤影,再也沒有出現過。

而這也是人們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當時科學家並沒有意識道,失去這一條魚,也失去了整個物種。

2019年9月中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專家們對長江白鱘做出了滅絕的評估結果。而在多年監測無果的情況下,中國專家開始按IUCN評估模型研究白鱘現狀,得出的結論是:白鱘可能已於2005年至2010年間滅絕,且可能早在1993年就已功能性滅絕,即自然種群無法進行繁殖活動。

據報導,在長江全流域2017年至2019年的野外調查工作中,未發現白鱘。

白鱘的產卵場在長江上游金沙江一帶,1991年以後卻再未發現白鱘自然繁殖。1993年以前,每隔一兩年都有白鱘被誤捕的記錄,但此後很長時間沒有發現。

據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長江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公報》顯示,自2003年以來,已連續16年未發現白鱘活體。

「作為長江旗艦物種,白鱘的滅絕,折射出整個長江生態系統的狀態。」 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危起偉說,白鱘是江海洄游魚類,在長江上游繁殖,葛洲壩的修建,阻隔了白鱘的繁殖通道。另外,航運、捕撈、污染等人類活動的增多,特別是長江魚類的減少,已無法支撐體型碩大白鱘的生存。

20世紀80年代,北京當局開始在長江上修建水壩。葛洲壩、三峽大壩等建設,阻斷了魚類洄流產卵的通道,曾造成不少逆流而上產卵的魚類撞壩而亡。

白鱘是一種半洄游物種,需要到長江上游產卵,但是修建的大壩擋住了白鱘的洄游產卵路線,從而將魚群和產卵場分割成了壩下壩上兩個互不相通的區域。

在大壩建成後,大量的白鱘聚集在水壩兩側試圖通行。白鱘並不知道,在這裡,人類的天羅地網正在等待著它們。

根據相關漁業資料顯示,那幾年的白鱘的捕撈量大幅增加,被捕撈的白鱘除了一部分被吃以外,很多白鱘的魚卵被製作成了魚子醬。這些魚子醬被用來出口到外國。

「壹休文化娛樂資訊速遞」報導說,上個世紀70年代,有長江流域附近的漁民稱:「那時,鱘魚肉用板車拖到街上去賣,像賣豆腐一樣,要多少切多少,也不用稱。」

白鱘陷入困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漁民為個人私利,採用大量的非法捕魚手段,對水裡的生態造成巨大的破壞。如電魚、撒「絕戶網」等等。不足一厘米的網眼,幾乎打盡了長江中的魚類,導致白鱘陷入「糧食危機」,因此有專家認為,「有些白鱘是餓死的」。


責任編輯: 靜馨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