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长江白鲟被IUCN正式宣布灭绝。(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2年7月23日讯】(看中国记者丁晓雨综合报导)7月21日晚,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灭绝。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北京时间2022年7月21日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名录显示,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经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
据《极目新闻》报导,曾经有研究论文透露,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灭绝。
白鲟体型硕大,可达7、8米长,有“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据说它可以长到上万斤。
白鲟和长江中华鲟一样,是距今已有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白鲟属种类最早的化石可见于晚侏罗纪(2.013亿至1.45亿年前)。因其十分珍贵,又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一条长江白鲟,是在2003年大年初一。被放生的白鲟后来失去了踪影,再也没有出现过。
而这也是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当时科学家并没有意识道,失去这一条鱼,也失去了整个物种。
2019年9月中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专家们对长江白鲟做出了灭绝的评估结果。而在多年监测无果的情况下,中国专家开始按IUCN评估模型研究白鲟现状,得出的结论是:白鲟可能已于2005年至2010年间灭绝,且可能早在1993年就已功能性灭绝,即自然种群无法进行繁殖活动。
据报导,在长江全流域2017年至2019年的野外调查工作中,未发现白鲟。
白鲟的产卵场在长江上游金沙江一带,1991年以后却再未发现白鲟自然繁殖。1993年以前,每隔一两年都有白鲟被误捕的记录,但此后很长时间没有发现。
据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显示,自2003年以来,已连续16年未发现白鲟活体。
“作为长江旗舰物种,白鲟的灭绝,折射出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状态。” 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危起伟说,白鲟是江海洄游鱼类,在长江上游繁殖,葛洲坝的修建,阻隔了白鲟的繁殖通道。另外,航运、捕捞、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增多,特别是长江鱼类的减少,已无法支撑体型硕大白鲟的生存。
20世纪80年代,北京当局开始在长江上修建水坝。葛洲坝、三峡大坝等建设,阻断了鱼类洄流产卵的通道,曾造成不少逆流而上产卵的鱼类撞坝而亡。
白鲟是一种半洄游物种,需要到长江上游产卵,但是修建的大坝挡住了白鲟的洄游产卵路线,从而将鱼群和产卵场分割成了坝下坝上两个互不相通的区域。
在大坝建成后,大量的白鲟聚集在水坝两侧试图通行。白鲟并不知道,在这里,人类的天罗地网正在等待着它们。
根据相关渔业资料显示,那几年的白鲟的捕捞量大幅增加,被捕捞的白鲟除了一部分被吃以外,很多白鲟的鱼卵被制作成了鱼子酱。这些鱼子酱被用来出口到外国。
“壹休文化娱乐资讯速递”报导说,上个世纪70年代,有长江流域附近的渔民称:“那时,鲟鱼肉用板车拖到街上去卖,像卖豆腐一样,要多少切多少,也不用称。”
白鲟陷入困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渔民为个人私利,采用大量的非法捕鱼手段,对水里的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坏。如电鱼、撒“绝户网”等等。不足一厘米的网眼,几乎打尽了长江中的鱼类,导致白鲟陷入“粮食危机”,因此有专家认为,“有些白鲟是饿死的”。
責任编辑: 静馨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