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資深傳媒人李怡指,董建華「被下台」的真正原因是他曾計劃在2004年1月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涉及政改的議題。圖為董建華和時任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7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報導)外界普遍認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下台的主要原因是推《基本法》23條不力,引發民怨,導致50萬人大遊行。香港資深傳媒人、時評人李怡表示,董建華「被下台」的真正原因是他曾計劃在2004年1月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要在2007和2008年作政制檢討,因為涉及到政制改革,故觸動中共神經,其後被安排下台。
香港50萬人反23條大遊行令民主派在當年(2003年)11月的區議會選舉大勝,親共的民建聯慘敗。時評人李怡在回憶錄中表示,民主派乘勝提出要求特區政府同意2007年和2008年分別實現特首和立法會雙普選。加之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要求董建華「團結在一些問題上有不同意見的人士」,這都讓民意和政治形勢向民主派傾斜。李怡分析,這可能是董建華準備在2004年1月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要在07、08年作政制檢討的原因。據民調顯示,若在社會作全面諮詢,其結果必然是要求實行「雙普選」。
(上2圖)2003年7月1日,50萬香港人上街反對董建華為23條立法。(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雖然共產黨承諾香港最終要達致「雙普選」,也就是一人一票普選特首和立法會議員。不過李怡坦言,對於一黨專政的中共來說,一旦人民有了選擇執政者的權利,即表示極權者失去或被削減了操控人民的權力。在中共眼中,這是香港人向它奪權,豈能容許發生?於是旋即叫停董建華,並召喚董到北京,傳達意圖,同時阻止董建華在次年施政報告中大篇幅講政制改革(下稱政改)。
董建華在2004年施政報告中表示,了解「市民對未來政制發展的關注及政制檢討的重要性」,不諱言自己不久前到北京述職時,胡錦濤總書記表明了中央對香港政制發展的原則立場。李怡解讀,董建華暗示之所以沒有提出針對政改的大規模諮詢以達致雙普選,是中央的意思。
同年4月15日,董建華堅持稱「我認為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應予修改,使香港的政制得以向前發展。」不過11天後的4月26日,人大常委一錘定音,作出關於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議員產生辦法的「決定」,表明這兩個選舉都「不實行普選」。人大常委還表示,會對《基本法》附件關於上述兩項的產生辦法作適當修改。
李怡表示,顯然共產黨要及時否定董建華使香港政制向前發展的決策。李怡形容,人大常委的「不實行普選」決定赤裸裸地侵犯了《基本法》第17條訂明的香港特區的立法權。
第17條訂明:人大若認為香港的有關立法不符合屬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可以把法案發回,但無權代為立法。李怡表示,人大常委有解釋《基本法》的權力,但也要香港法院向人大提出釋法,才可以解釋。上次釋法雖不是由香港法院提出,但至少是特首提出。而是次董建華沒有向人大提出,人大卻自行作出決定,明顯是越俎代庖、不顧《基本法》的規定。
上文提到,強推23條立法引發2003年七一的50萬人大遊行,令董建華的民望一直處於地位,因此董急於推出既合乎北京承諾,又合乎香港民意的政改方案,以挽救其下滑的民意,不過就引發中共的不滿。這讓董建華和中共高層的關係一度僵化,中共甚至認為董陷中央於不義。
李怡推測,2003年北京召董建華上京時,肯定向他表示要在施政報告中否定雙普選,而董建華顯然沒有做。李怡亦認為北京有可能要求董向人大提請「釋法」,但董建華也沒有做。直到人大作出「不實行普選」決定前,董還堅持稱07、08的政制要向前發展,這等同於陷中央於不義,這就是董建華最終被下台的真正原因。
李怡續推測指,董建華敢於提出政改,或許是因為他認為在共產黨眼中,自己有無可替代的地位,也低估了中共對不肯放權的程度。董建華2005年宣布辭職時透露「最大的遺憾是未能完成第二個任期」。李怡分析,這說明董建華是不想辭職的。
對於中共指定董建華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李怡表示,董建華父親愛國,其家族又受過中共的恩惠,因此中共可以任意支使董建華。此外中共也可以利用董建華在美國建立的聯繫,做中國改革開放期間與美國的橋樑;而董建華與台灣的關係又有利於中共對台統戰;另外董在港英時代曾當過行政局議員,因此是不二人選。
之後共產黨安排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接任董建華的特首之位。李怡表示,曾蔭權出身港英政府,中共對他不太信任,讓他上台只是權宜之計。
責任編輯: 李松兒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