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家長要懂得問孩子這「8個問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當孩子做錯事時,許多家長會選擇用責罵的方式,然而這可能會讓孩子錯過自我認知的機會。
有專家指出,當孩子做錯事時,可以先問孩子這8個問題,讓他們學會思考和了解對錯。不僅減少親子之間的衝突,也能訓練孩子的思辨能力。家長不妨試試看。
第一個問題:發生什麼事情了?
這個看似很普通的問題,其實非常重要。當孩子犯錯時,先不要急著先入為主,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你。」先讓自己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說法,站在孩子的角度並試著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說話的機會。即使真的是孩子的錯,也要讓孩子自己思考過後意識到這件事情,減少親子間衝突,也能讓孩子心甘情願承認錯誤。
第二個問題:還好嗎?現在感覺怎麼樣?
在了解事情的經過以及孩子的想法後,千萬不要急著說教,試著更深入解孩子心裡的感受。孩子可能還不懂得每件事情的嚴重後果,只是單純地將自己的想法實現。
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一個人在情緒激動時,容易聽不進去別人說的話。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同時也是教育孩子該如何適當的將情緒發洩。
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麼做?
待孩子將情緒抒發完畢後,接著詢問孩子想要怎麼做,透過這樣的問題讓孩子去思考。無論孩子說出什麼樣的話,做父母的都要冷靜沈著,不要急著教訓孩子,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
在孩子思考的同時,家長可以給予他們一些意見。
第四個問題:你覺得有什麼方法呢?
在孩子思考的同時,家長可以給予他們一些意見,讓他找出各種不同的方法。雖然有時候會有一些「童言無忌」的言論,但這就是孩子的成長過程。
第五個問題:想想這些方法會有什麼後果?
承接上一題,讓孩子思考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是什麼?你可能會很驚訝的發現,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後果。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實真相。
第六個問題:決定好要怎麼做了嗎?
協助孩子分析所有方法的利弊之後,家長下一步就要問問孩子想要怎麼做?即便他的選擇不符合你的期望,也要尊重他的決定。這也是以身教告訴孩子,不認同他人做法,也得要尊重他人的想法與決定。
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們做什麼?
在孩子做出決定之後,家長表現出支持的態度,會讓孩子信心大增,也會減少親子間的距離。也可以試著問問孩子需要父母怎麼做,可以再更深入討論。
在孩子做出決定之後,家長要表現出支持的態度。(以上圖片皆來源Adobe Stock)
第八個問題:下次應該怎麼做比較好?
待事情過後,可以回頭詢問孩子這個問題。給孩子反省自己的機會,看看他自己提出的解決方式是否有效,這樣能增加孩子的判斷能力,更是成長過程重要的一環。
責任編輯: 明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