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故性情急躁,容易發怒,不能自制,中醫稱為「善怒」,多半與「肝」有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無故性情急躁,容易發怒,不能自制,中醫稱為「善怒」,多半與「肝」有關。因為中醫的肝除了與西醫的肝一樣有消化、代謝、解毒等功能外,還包含了一部分現代醫學的精神、神經系統功能,亦即包括了調暢氣機、調適情志的疏泄功能,難怪一般人管叫生氣是「動肝火」。
古人認為「怒則氣上」「大怒傷肝」,又說出了動怒與肝的另一層因果關係。當人們生氣時往往滿臉通紅、氣急心跳,隨即口乾舌燥,這種「火氣上沖」對某些病人來說十分不利。就以臺灣常見的慢性肝炎病人而言,容易鬱卒、動怒的原因有二:一是肝炎病人因邪氣影響,肝氣不舒,本身就容易出現難以克制的發怒、情緒易激動的症狀;二是肝炎病人常害怕病情惡化,擔心會發展成為肝硬化或肝癌,由於這些顧慮,影響病人的睡眠和飲食,使之精神疲憊、肝功能異常,而病情加重又進一步使之憂心忡忡,如此形成惡性循環。臨床上常使用龍膽瀉肝湯、小柴胡湯、加味逍遙散來治療肝炎病人,而這些方劑都歸於肝經用藥,只要巧妙運用,正可突破這種惡性循環。
中醫還有「肝膽互為表裡」的說法,大怒傷肝除了影響肝臟疾病外,還能使膽囊疾病加重。因為人在憤怒時,交感神經興奮,皮膚和大部分內臟的血管收縮,於是血液大量流入肝臟,肝內的壓力過高,肝管中的膽汁被擠入膽囊;又因鬱怒的刺激,腸胃蠕動減少,胰膽總管口的括約肌痙攣,使膽汁不能通暢地排入腸中,於是膽囊內壓力增高,以致膽囊炎、膽絞痛發作。柴胡疏肝湯的加減方就是用於此種情況,有利於膽汁的流暢排出、解除症狀。
消化性潰瘍病人也不能發怒,因為消化器官的功能很容易受情緒波動的影響,大怒、激動會使胃分泌過多的胃酸,使潰瘍病情惡化。還有聞名的大腸激躁症,也是精神、情緒影響消化道功能的結果,這都屬於中醫「肝氣犯胃」、「肝氣犯脾」的範疇。中醫常用的四逆散與痛瀉要方,正可分別治療肝胃不和與肝脾不和的問題。
柔和的性情,自然有益身體健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心血管疾病患者,更不能亂生氣。例如高血壓病人,常有頭暈頭痛、面目紅赤、失眠心悸、熱氣上沖等中醫所謂「肝陽上亢」的症狀,若遇事不能克制,大怒火升,人體的交感神經興奮,血液中兒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質增加,從而導致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過度升高,可能引起腦中風,甚至死亡。對於高血壓患者,天麻鉤藤飲可以平肝熄風、滋陰清熱,提供平日調養的功效。至於冠心病病人若不制怒危害更大,因為人在情緒過度激動時,會釋放腎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嚴重者可能因一次惱怒而一命嗚呼。平時若能以血府逐瘀湯或冠心二號方來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應可有效的改善病情。
愛生氣的人,事實上都有他的苦衷,除了根深蒂固的「習氣」,還有可能是身體不好,再加上許多不如意的事造成的。想擺脫壞脾氣,必得身心合一,不僅要透過「修行」,修身養性,當身體合併有其他不適時,則該求助醫師,好好調理一下身體。有了柔和的性情,自然有益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便不容易發脾氣,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
責任編輯: 王欣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