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年年佳節話端午 競渡折鳶懸艾蒲(組圖)

作者:盧乙欣  2022-06-02 1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若追溯端午節民俗起源,首先要談論的,當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戰國楚國詩人屈原。
若追溯端午節民俗起源,首先要談論的,當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戰國楚國詩人屈原。

2022年6月3日為端午節,在這個「民以食為天」的年代,民眾一提到端午節,就立即聯想到:這是一個吃粽子中國傳統節日。縱然這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端午節,素來被今人濃縮成為了與美食連結的一句解釋,其本身具備的特殊意義,卻不允輕忽。此文除了介紹眾所周知的知名端午節習俗之外,亦試圖從不同途徑切入,供諸君認識更多不為人道的旁枝元素。

黃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又被稱為:端陽節、端五、重五、重午、午日節、午日、五月節、艾節、夏節等。

由於黃曆五月正值氣候達到極度潮濕與炎熱,蚊蠅蛇蠍等百毒齊出、肆虐,也易滋生疫病,因而自先秦至漢代以來被視為惡月,或稱「百毒月」,而黃曆五月五日亦被視作「惡月惡日」,因此,當時的人多採取齋戒淨心、慈悲善待生命等符合天道的方式來安度惡月,當然也會尋覓各種驅邪祓毒的方法,這也就是重午節俗甚多之因吧!

歷代古籍也多有記載,如元代史學家費著撰寫的《歲華紀麗譜》云,「五月五日,宴大慈寺設廳。醫人鬻艾,道人賣符;朱索綵縷,長命辟災之物,筒飯角黍,莫不咸在。」歷朝文人亦留下相關作品,如宋代大文豪蘇軾藉由詠今嘆古的《六么令・天中節》描述端午諸景: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

端午節起源論的主角——屈原

若追溯端午節民俗起源,首先要談論的,當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

一般覺得「紀念屈原」之說,是歷年影響最深、傳播最廣的端午節起源論,如唐代詩僧文秀的《端午》所云:「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屈原,湖北秭歸人,出生於楚威王午年夏曆正月七日(另一說為楚宣王二十七年),逝世於楚襄王九年。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