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印太經濟架構未納台灣是大錯?(圖)
美國總統拜登檔案照。(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5月25日讯】(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社論稱,美國總統拜登已三度表態美方將出兵協防臺灣,也許不是說錯話,而是認真的,但美國印太經濟架構(IPEF)未納入臺灣才是大錯。對於IPEF未納臺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臺灣雖沒被列入,但可能是最大的槓桿,未來生產基地的移動,台商可能扮演最大的角色。外交部次長田中光今(25日)在立法院答詢時則表示,臺灣加入IPEF的機會還在,可能是第二輪。
美國推動IPEF,首批成員包括日本、韓國、印度、澳洲等13個國家,目的是抗衡中共在印太地區與日俱增的經濟影響力。
《華爾街日報》主筆認為,臺灣不在IPEF內「很奇怪」、「如果你試圖展現美國對這地區投入甚深,那將臺灣排除在外根本就不合理。臺灣是經濟強國,其參與將有助任何貿易或供應鏈協定。」
雖然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說明,美方正尋求深化與臺灣經濟夥伴關係,包括在半導體與供應鏈等高科技議題上。但該社論認為,美臺加強經貿往來並不構成IPEF排除臺灣的理由。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近日在臉書發文,分析臺灣為何在首輪印太經濟架構中缺席的可能原因。他指出,臺灣沒有在第一輪的創始成員國名單中,一方面可能美方不想太刺激中共,另一方面,臺灣可能要開始思考未來的世界經濟,如何選對邊站。
謝金河表示,美中貿易戰打到科技戰、金融戰,很多中小型企業紛紛離開中國生產基地,但這次上海封城,大型電子代工集團生產缐都在中國,多已表態要移往越南、印度,「可預見在未來10至20年,東協及印度會成為下一個生產基地」。小型台商移動快,大型台商似乎很難掙脫。
他提到,拜登訪問日韓,穩住半導體產業,全球重要半導體聚落,從台積電以下都在美國陣營底下,且宣布印太經濟框架外,還有四方會談(QUAD)未來角色可能很重要。
謝金河說,台商深耕中國30年,接下來勢必有更大的變化,這次印太經濟框架沒有臺灣的位子,不過臺灣可能是最大的槓桿,未來生產基地的移動,台商可能扮演最大的角色。
三立新聞消息稱,外交部次長田中光今天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美國在正式公布印太經濟架構前,預告臺灣不會在首輪名單,是對臺灣的一種尊重,符合臺美當前默契,臺美關係不要有任何出乎意料之舉。
他強調,臺灣加入IPEF的機會還在,可能是第二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說,IPEF是開放平臺,誰有意願都歡迎,「這是我們努力目標」。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蔡英文總統上臺後,一直積極消除臺美貿易障礙,如果美國在其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仍不能納入臺灣,「這有點說不過去」,希望政府可以積極爭取。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則指出,無論台灣是否在首輪加入IPEF,台美關係仍持續緊密,繼2020、2021年連召開兩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再加上去年重啟「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都顯示出美方已認知到雙方經貿關係的重要性,如何深化台美實質貿易關係,擴大共同合作領域,是現階段台灣應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