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隅。
古燕國的都邑、元以後歷代中國的京城:現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設計始於元世祖忽必烈之時,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過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設計與布局,後世子孫不但能一窺中華文化中許多精微奧妙的神髓,更可以發現許多現代西方文化與古中華文化之間頗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處。
立足於沃野千里的華北大平原,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屏障拱衛,永定河與潮白河環繞滋潤,古燕京的地理位置似乎伊始就擁有了無與倫比的王者之氣。這裡是古燕國的都邑、元以後歷代中國的京城。
現存老北京城的設計始於元世祖忽必烈之時,是建立在原金中都離宮的基礎之上的。經明清兩代的經營和加建,形成了後來的規模。北京城分內外三層,三層的正門分別為外城的永定門、皇城的天安門,和宮城(即紫禁城)的午門。三個正門和各宮殿的正門皆向南而開,皇帝則面南而坐,接受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的面北朝拜。按照元大都時最初的設計,京城解決生活問題的市場商業活動安排在宮城北面靠著鐘鼓樓的什刹海一帶。
老北京城的設計,體現了周朝周禮對皇家都城的設計思想。據《周禮・冬官考工記第六》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周禮中所講的面朝後市(又叫前朝後市)就是:宮城的前面(南面)部分辦理朝政,而宮城的後方(北方)則是做生意買賣的市場。而紫禁城的門口左邊設祖廟,右邊為社稷廟,這就是周禮講的「左祖右社」——祖(太)廟在東,社稷廟在西。
紫禁城。
除了宮城的設置之外,應該說京城設計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古皇城(內城)外的四方分別設置了專為天子祭祀而用的五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和先農(山川)壇。五壇中的南北二壇的位置是按照《易經》中的乾坤排列:南方為陽,天屬陽,為乾;北方為陰,地屬陰,為坤。所以祭天的天壇設在南郊,而拜地的地壇則立於北郊。日壇置於東而月壇處於西則是因為古人根據人肉眼的觀察,認為日生於東而月起於西的緣故。
從日月二壇的東西位置,我們也不難看出祖(太)廟與社稷廟的主次之分:祖(太)廟在東,社稷廟在西,當然祭祖要比祭社稷來得更重要些。中國人祭祖講究慎終追遠,最後就追到了天地萬物和人的創造者。所以祖(太)廟當然就比社稷廟更為重要。
除了祭祀,宮城內外的其它建築也離不開易數的安排:作為天子辦理朝政的地方,紫禁城設三座宮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為單數,易理中單數為陽,暗指天子。後宮為皇帝皇后的生活之處,設兩宮:乾清宮和坤寧宮。二為雙數,雙數為陰,暗指後宮皇后,這是最初的設計。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的交泰宮則是後來加的。紫禁城中暗合易數的排列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總而言之,整個古代北京城的設計,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
紫禁城中暗合易數的排列比比皆是,數不勝數。圖為天壇。(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