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筆者心中最為推崇的代表人物就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繪畫:Winnie Wang/看中國)
讀書的時候,為了鼓勵我多努力學習,父母常說「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因此記住了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這句名言。後來,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過程中發現,文言文能表達出類似更深層的涵義,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後人又再簡化,用中國成語「藏器待時」即可言簡意賅表達出這句名言。
作為當今微生物學奠基人之一,巴斯德被世人稱讚為「進入科學王國的最完美無缺的人」。1854年12月7日在里爾科學學院(後改名為:里爾大學)成立之際,巴斯德發表演講時說了一句名言:「在觀察領域,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法語:Dans les champs de l'observation le hasard ne favorise que les esprits préparés. 英語:In the fields of observation chance favours only the prepared mind.)通過實踐自己的名言,巴斯德所發明的預防接種和巴氏殺菌法,至今仍然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應用。
眾人皆知,機遇存在可遇不可求的偶然性。當它臨近時很多人認為這是命運的垂青,或是命運的意志。在巴斯德的名言中,「機遇」和「有準備的頭腦」是關鍵詞,其中有準備的頭腦是基礎,發現並抓住機遇後成功的概率就很大,這是相輔相成的。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天人合一」,又稱「天人合德」、「天人相應」,這是人類倫理、政治以及生理等社會現象自然的直接反映。因此,對於巴斯德名言也有更深層的論述。
「君子藏器於身 待時而動」典故
據中國最古老的古典文獻之一《易經・繫辭下》記載,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簡單翻譯成現代中文意思是說,《易經》中寫道:「王公狩獵站在高牆之上箭射凶猛的鷹隼,命中了則象徵著無往不利。」可引申為王公、君主應如此來去解除因悖逆所造成的危難,徹底清除內憂外患。
孔子對此所作的闡述是:隼是一種猛禽,弓矢是狩獵的一種利器,然而能執弓射中那些凶猛禽獸的只能是人。君子身懷絕技與才能,等待時機來臨時,則順勢施展出來,還有甚麼不能成功的呢?(君子決定)有所行動的時候,就會心無雜念和障礙,出外必定會有收獲。意指(君子)平時就需要學習提升自己的才能,然後在適宜的時機展現出來,無事不成。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這句話的關鍵詞是「藏器」與「待時」。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