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的林彪(視頻)
【看中國2022年3月15日訊】林彪,中國人不陌生,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中國大陸的中國人,不陌生。八零後、九零後的國人可能不怎麼瞭解,先稍微介紹一下。簡單扼要的說,林彪曾經就讀黃浦軍校,是中共國的開國元勛,中共軍隊的主要締造者,在國共內戰期間,林彪指揮的第四野戰軍,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軍功顯赫,被封為中共國十大元帥之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共權力大洗牌,林彪追隨毛澤東,首先在軍隊大搞造神運動,一度成為毛澤東的接班人,中共第二號人物,他接班毛澤東甚至被寫入中共黨章,成為法定接班人。文化大革命中期,中共黨內鬥爭白熱化,林彪漸漸失勢,1971年和妻子、兒子坐飛機出走,結果飛機在蒙古墜落,機毀人亡。這,就是林彪的簡要概述。
難道俄羅斯也有林彪?有,一個跟林彪類似的人物,他就是現任俄國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Sergei Shoigu),他是普京的最有力的支持者、追隨者,也是克林姆林宮權力圈中公認的,普京的接班人。這個紹伊古有多麼的追隨普京,一個很說明問題的例子,據說一個星期前普京說讓俄國核武部隊進入高度戒備狀態的時候,他周圍的高參當中,紹伊古是唯一一個點頭的人。
紹伊古今年66歲,雖然官至國防部長,但他並不是軍人出身,年輕的時候他是前蘇聯的土木工程師,在蘇共解體前,他是緊急情況部部長,他的工作就是在各地處理緊急事務,紹伊古的工作能力是有的,他管理下的救災部名聲不錯,一直干到2012年,然後又當上了莫斯科州州長,只干了半年,就被提拔為國防部長,授大將軍銜,典型的投筆從戎。
俄羅斯軍隊現代化,背後的推手就是紹伊古,他很會搞愛國主義宣傳,也會搞市場營銷,打造專業俄國軍隊的形象,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參軍,每年春天都要舉行閱兵式,在紅場上展示俄軍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普京開始欣賞紹伊古是從吞併克里米亞開始的,在紹伊古的籌劃下,小股俄國特種兵在夜裡發動突襲,佔領了政府機關大樓,跟當地民兵配合,很順利的就佔領了克里米亞,最終把克里米亞納入俄羅斯版圖。吞併克里米亞是報復親俄羅斯的烏克蘭總統大選失敗,也是為了確保俄國黑海艦隊,因為黑海艦隊的總部就在克里米亞。
一年之後,俄國空軍又參與了敘利亞內戰,保住了搖搖欲墜的阿薩德政權,從此以後,國防部在外交上的地位,超過了俄羅斯外交部,甚至超過了克格勃,是普京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紹伊古也成為普京身邊的首輔大臣,萬一普京有個三長兩短,紹伊古就會接班,也正因為如此,他也是歐美制裁的對象之一。
但是,過去十年俄羅斯軍隊戰無不勝、勢如破竹的印象,如今在烏克蘭被撞得粉碎,經不住考驗,俄羅斯軍隊打仗缺乏戰略,軍需物資跟不上,軍隊訓練明顯不足,能不能戰勝都是問題,就算是戰勝了,代價一定非常高昂,能不能長期佔領烏克蘭,問號就更大了。之所以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不少俄國問題專家認為紹伊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他一味的迎合普京,普京相信烏克蘭軍隊不堪一擊,俄國大軍一到,烏克蘭軍人一定聞風而逃,紹伊古贊同﹔普京相信烏克蘭人會把俄國軍人當作解放軍一樣夾道歡迎,紹伊古贊同﹔甚至普京要威脅使用核武部隊,紹伊古也贊同。現在他的處境就很不妙了,如果戰事不順利的話,如果普京要找替罪羊的話,紹伊古首當其衝。
烏克蘭採用的是刺猥戰術,不跟俄國軍隊在大平面戰場上硬碰硬,不跟俄軍的飛機、坦克、大炮死瞌,而是撤退到城市打巷戰,並不時的在夜間發動突襲,搗毀俄軍彈藥庫和運輸車輛,使用的武器大多為英美提供的反坦克火箭彈,烏克蘭政府透露說,已經摧毀了269輛坦克,上千輛軍車,烏克蘭自己傷亡多少,基輔沒有透露。因為2014年俄國發動頓巴斯戰爭,吞併了克里米亞,烏克蘭軍人一直在作戰,可以說,在歐洲大陸,烏克蘭軍隊是唯一有實戰經驗的部隊,特別是特種部隊起到了關鍵作用。烏克蘭總統擇林斯基透露說,有1萬6千名外國人已經加入了戰鬥,他稱之為國際軍團。俄軍基本沒有巷戰的經驗,根據敘利亞媒體的報導,莫斯科正在招募敘利亞志願軍參戰,為期六個月,因為敘利亞軍人有豐富的巷戰經驗。
普京現在有點騎虎難下,他的權力,甚至他自身的安全,都跟烏克蘭戰爭綁在了一起。在西方自由社會,從上到下一個普遍的共識就是,自由終將戰勝獨裁,自由笑到最後,但普京並不這麼想,他的成長經歷也沒有自由必勝的體驗,當遇到挫折的時候,普京會更加極權,他看到的是中共在西藏、在新疆、在香港的屢屢得手,他看到是阿薩德在敘利亞保住了自己的權力,白俄羅斯的民主訴求和抗議,很容易的被專制鐵拳鎮壓下去,委內瑞拉的馬杜羅還坐在總統的位子上,古巴還掌握在卡斯特羅的極權統治架構之內,更別說被朝鮮了,要我看,普京不會言敗,他是會打到底的。
從普京的政治生涯可以看的出來,他有三個支撐他的信條,一個是個人的權力,一個是俄羅斯大國夢,再就是對極權體制優越性的崇拜。這跟習近平是不是很像呢?
謝謝您收看東方縱橫,如果您覺得我講的有道理,請幫助轉發推薦,也請留言、,如果您還沒有訂閱,請點擊訂閱鍵,再次感謝您收看東方縱橫,我是東方,咱們下次時間-再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