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4 月 26 日,北京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第二天,在中國北京的友誼宮,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清華大學畢業典禮上握手。(圖片來源:Kenzaburo Fukuhara - Pool/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3月15日讯】(看中國記者凌遠山編譯綜合)據法廣3月14日報導,法新社發表了一篇重磅文章《中國媒體淪為俄羅斯傳聲筒》。文章表示,隨著烏克蘭戰爭的蔓延,中國的媒體正在推介中國自己的有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話語版本,但這個版本主要是基於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說法。
文章寫道,與俄羅斯總統關係密切的中國自2月24日俄羅斯的軍事干預行動以來,一直拒絕使用"入侵"一詞,並將烏克蘭衝突歸咎於西方和北約的"擴張"。時至今日,中國都沒有譴責俄羅斯野蠻的入侵行爲。
中國官方媒體和社交網路對這一態勢的展示,是在嚴格的信息控制背景下完成的。
就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進攻烏克蘭的當天,中國新華社重複了克里姆林宮的語言版本:這是一次"特別軍事行動",俄羅斯"無意"佔領烏克蘭。中國媒體都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戰爭"一詞,而更傾向於使用"衝突"或"戰鬥"等替代詞彙。
上週,外交部長王毅稱讚與俄羅斯的友誼"堅如磐石"。王毅還為莫斯科的"合理的安全關切"進行了辯護,批評北約東擴才是衝突的根源所在。
在網上泄露的一份官方指令中,媒體被要求不得播放對俄羅斯形象不利的相關內容。
其結果是,在北京殘奧會的開幕式上,中國電視臺沒有翻譯對戰爭的譴責。英超足球聯賽的中國版權方乾脆不轉播3月第一個週末的比賽:球員們原計畫在比賽開始前舉行儀式,以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
另一方面,親普京的內容和呼籲烏克蘭投降的言論不受審查地流傳,親烏克蘭的信息則被封鎖。俄羅斯的陰謀論也被一些媒體重複敘述。官媒小報《環球時報》的評論甚至說:"沒有火就沒有煙,"支持俄羅斯聲稱的美國在烏克蘭的生物實驗室陰謀論。然而,華盛頓予以否認,並稱這些指控是"徹頭徹尾的謊言"的消息卻在這份具有民族主義基調的小報上隻字不提。
此外,中國的媒體幾乎沒有對湧入歐盟的大量難民潮進行足夠的報導。然而,面向外國觀眾的英語公共廣播公司CGTN播出了對烏克蘭東部自稱的頓涅茨克共和國領導人的"獨家採訪",該共和國只得到莫斯科的承認。在採訪中,丹尼斯-普希林談到了被俄羅斯軍隊"解放的地區",並表示"絕大多數公民希望儘可能地接近俄羅斯"。
儘管在中國的官方媒體和社交媒體上充斥著這種偏見,但中國外交部正試圖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公正的行為者,準備在基輔和莫斯科之間發揮調解作用。《環球時報》週五稱,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保持獨立的政策並與各方發展聯繫,為世界注入穩定。
誠然,現代戰爭不僅僅是槍炮的戰爭,也是信息和宣傳的戰爭,而中共官媒淪爲俄羅斯傳聲筒的後果在短期內也是直接而明顯的。
同樣是法新社的另一篇名爲《澤倫斯基正在走紅,但普京正在贏得有意義的信息戰爭》的文章認爲,儅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視頻中進行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表演,使全世界都在關注他的國家的激烈抵抗時,西方卻令人沮喪的發現,普京似乎在兩個重要的地方贏得了他的信息戰:在國內和中國。
文章寫道,就世界其他地區而言,澤倫斯基和他那陷入困境的政府已經主導了公眾輿論的鬥爭。當他通過視頻鏈接向英國下議院發表講話,並使用了與溫斯頓-丘吉爾著名的"永不投降"演說相呼應的話時,他得到了英國下議院的起立鼓掌。
然而,儅澤倫斯基的所有演講在全世界的廣汎傳播的時候,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卻根本無法產生影響。
普京關閉了俄羅斯幾乎所有的獨立媒體,並通過一項新的法律恐嚇記者,規定凡是準確報導烏克蘭入侵的都被視爲非法。他的政權已經豎起了一道數字鐵幕。
中國對信息空間的控制甚至更加複雜和完整,在阻止可能威脅中國共產黨權力的事實和意見方面似乎非常有效。其結果是,大多數俄羅斯和中國公民根本不知道澤倫斯基的英雄主義和精彩雄辯。
文章問道,如果戰爭的恐怖在中國被看到,習近平還會冒著公眾憤怒的風險支持普京嗎?如果俄羅斯人知道在烏克蘭發生的真實情況,普京對權力的掌控會不會受到威脅?
然而,中國在國內媒體上一邊倒的宣傳論調最終能不能起到它自己所希望達到的效果呢?
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西方國家正在密切注視中國在此一事件中體現出的真正立場。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3月13日在接受美國CNN電視臺採訪時明確表示,任何國家,包括中國在內,為幫助俄羅斯規避西方的制裁,絕對會產生後果。
對此,中國國內也不乏有清醒認識的學者。近日,中國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鬍偉在由美國前總統卡特創辦的非營利組織卡特中心設立的中美印象網站發表文章,提醒中國當局,不能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綁在一起,要盡快切割,否則將遭遇美國和西方的圍堵而陷入更加孤立。胡偉強調,他是以學者個人名義,客觀分析戰爭可能的後果並在提出對策,供中國最高決策層研判和參考。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