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林鄭立下「軍令狀」 再傳聽覺出狀況(圖)

作者:曾慧  2022-02-19 19:4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特首林鄭月娥與港府官員出席防疫記者會。(圖片來源: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特首林鄭月娥與港府官員出席防疫記者會。(圖片來源: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2月19日訊】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如野火般蔓延,香港黨喉下達習近平「控疫壓倒一切」的重要指示後,原定3月27日舉行的特首選舉,正式被押後至5月8日。但外界對「誰是下屆特首」的關注度絲毫沒有減少。

此前,特首林鄭月娥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禮,再沒份出席2月12日在深圳舉行、港澳辦主持的疫情交流會,改由政務司長李家超率團前往,五個與內地「對接」的工作組也由李家超統籌。當時,香港親共媒體已嗅出不尋常氣味,《香港01》直接用「林鄭疑似被架空」做大標題。

紅媒炒作林鄭聽力出問題

到了2月18日,林鄭宣佈押後特首選舉的記者會上一個細節,再次被一眾紅媒捕捉到。據《香港01》描述,記者會上,有記者會提出問題時,林鄭說:「對不起我聽不到」。此時,記者會主持提醒在場記者「要大聲一些」,林鄭即補充道,「因為我最近聽東西不是聽得很清楚。」報導指,林鄭身體是否有問題,暫時未有公佈,但過去林鄭並不經常出事,難道自稱「好打得」的她也有生病的一天?

對於這個細節,《東方日報》也以「林鄭撞聾?」為題報導。親北京的《星島日報》旗下網媒巴士的報,更發文揚言林鄭顯露的聽力問題,「已惹起政界關注」,質疑她健康有問題。文章還引述「醫學界分析」稱,長者聽力損失會影響與人交流和感知世界的能力,令患者更加社會孤立,更會「加速認知能力下降」。文章最後意味深長地說,「政界中人關注林鄭的健康問題,覺得她需要抖一抖(休息休息)。」

董建華腳痛前 北京漏風聲

紅媒用林鄭的「聽力問題」大做文章,自然令民間聯想到2005年3月的董建華「腳痛下台」。董建華因推動「23條立法」引發50萬人上街,令中共醜出國際,是他下台的主因。「腳痛」、「無法站立太久」自是託辭,但他落台前幾個月,中共中央最高層發出的信號,卻不可不察。

2004年底,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澳門接見董建華及香港眾高官時,當面訓誡特區班子「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事後新華社稿件中不見「查找不足」四字,但香港政府新聞處的攝影師,卻把新聞片段發給了各大媒體,引爆輿論熱議。董建華僅三個月後便宣佈辭職。

習近平就香港抗疫下達重要指示時,要求特區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有內地政治學者分析,在內地官場語境中,此語有問責甚至警告的意味,代表責任全歸一把手承擔,不能犯任何錯誤。林鄭月娥同日發稿,稱會「切實負起抗疫的主體責任」,甚有立「軍令狀」的意味。此情此景,讓人不禁想起2020年疫情初爆時,香港車公廟求得「馬謖帶兵」中籤,當時的籤文「人生何在逞英豪」,竟然與2022年2月「新鮮出爐」的車公籤文——「莫教涉獵逞英豪」不謀而合。

董建華當年推動23條,香港人都知道他是緊跟前黨魁江澤民在中國鎮壓法輪功的政策,鋪路在港取締法輪功、支聯會等團體,結果卻「砸了自己的腳」。林鄭月娥不聽港人民意強推「送中惡法」,不聽神明勸諭「莫逞英豪」,如今緊跟中共「清零」,哪管這個政策已在中國釀成了千千萬萬的人道災難。套林鄭自己的話,她不是「始作俑者」,卻因聽命中共的平庸之惡,被人民的怒吼震壞了耳朵。

香港一天確診數 將超全國總和?

如今,香港疫情一發不可收拾,震動中央最高層。中共牢控疫情信息、維穩機器全開,號稱「清零」抗疫領先全球,對外宣稱累計確診總數為10.7萬宗。香港政府目前公佈的疫情數字尚算透明,過去幾天每日確診和初確破萬,專家預告下週就會有多達10萬人確診。屆時,僅750萬人口的香港,確診數字就超過中共(14億人)抗疫2年來的全國病例總數。

真相如何,其實人人心裡有數。但林鄭市長的抗疫表現,已注定成為習近平「親自指揮親自領導」的抗疫戰蒙上巨大污點,更何況今年是習近平爭取在二十大連任的關鍵節點?林鄭最終能順利過渡,還是成為被問斬的馬謖,老實說香港人已不大關心。反而是一眾親共紅媒和建制派都在落井下石,難道他們比一般香港人更「肉緊」想林鄭下台?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