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在歷史上有將軍「三箭定天山」、「一貌退萬敵」的戰功神話,圖爲薛仁貴握戟的英姿。(繪圖:周為義)
薛仁貴,名薛禮,字仁貴(614~683年),在歷史上有將軍「三箭定天山」、「一貌退萬敵」的戰功神話。
名將之後英雄少年
薛仁貴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是南北朝時期宋朝大將薛安都的七世孫。雖幼年喪父,家道沒落,但他天生神力,習文練武,精通武藝。少年時期處於隋唐交際時期。
唐朝建朝20餘年間,北平突厥,西滅高昌、土谷渾,只剩下東方的高句麗還未平定。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御駕親征高句麗,在全國招納勇士。薛仁貴告別妻兒投軍,從此開始了40年縱橫沙場的生涯。
薛仁貴白衣持戟大敗敵軍
唐朝貞觀十九年六月,唐軍由白巖城(今遼寧遼陽北)向安市城(近遼寧蓋縣東北)進軍。途中張士貴的部與高句軍相遇,兩軍短兵相接,激戰之時,唐軍中郎將將軍劉君邛被敵軍團團圍住,無人能救。此時,薛仁貴衝出,將高句麗一將軍的人頭秒掉,提在手裡,走向被圍困的劉君邛,敵軍見此狀,四下逃跑,不敢與薛仁貴作戰。薛仁貴首戰嶄露頭角,聞名全軍。
六月二十日,唐朝大軍到達安市城北,高句麗派大將高延壽率大軍25萬阻擋。唐太宗設誘敵深入之計,將高句麗軍引至安市城東八里的六山(今遼寧海城的東南),並命李勣在六山西嶺部陣。長孫無忌帶1萬兵馬在北山峽谷埋伏,從後面襲擊。太宗親自率領4000騎兵正面登上北山,命令諸軍以聽到信號,全軍合擊。
次日,兩軍對壘,太宗下令出擊,剎時間唐軍衝殺而出,數十萬大軍在戰場廝殺奮戰。薛仁貴身穿白袍,手持方天畫戟,腰挎大弓,衝入數十萬大軍的敵陣,無人能敵,一個「白點」持方天畫戟就在幾十萬大軍中殺來殺去。
北山上的唐太宗手遙指戰場,問:「著白衣持戟者何人?」答:「薛仁貴。」敵遇薛仁貴盡披靡而走,唐軍乘薛仁貴之勢,打得高句麗25萬大軍四下潰散,大敗敵軍。
戰後太宗立即招來這個在戰場上持著方天畫戟、有如神助的小將,賜馬二匹,絹40匹,升游擊將軍、雲泉府果毅。六山大捷後,唐太宗於九月十八日下詔班師回朝。
千古佳話:「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十月十一日,唐軍還師到營州。太宗悼念陣亡的將士的時候,又召見薛仁貴,對他說:「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太宗對薛仁貴說的:「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成了千古佳話。薛仁貴又升為右領軍中郎將。
薛仁貴單手生擒高句麗猛將
唐太宗去世以後,唐朝與半島三國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和平,但是高句麗在恢復元氣之後,又開始不斷騷擾唐朝。唐高宗決定連年討伐高句麗,以拖跨其實力。
唐朝顯慶三年(公元678年)六月,唐高宗任命薛仁貴為營州都督,東夷督護,程名振為副將,東征高句麗。
薛仁貴軍一舉攻克新城(遼寧撫順北)赤烽鎮。高句麗立即派出3萬大軍迎戰薛仁貴,被薛仁貴擊退。次年11月,薛仁貴再次率軍度過遼水(今遼河),與高句麗猛將溫沙門大戰於橫山(今遼寧遼陽華表山)。薛仁貴左右開弓,敵人無不應弦而倒。隨後又與高句麗軍在石城會戰。敵軍中有一猛將,連斬唐軍10幾名將領。薛仁貴大怒,手執方天畫戟,直奔猛將,那猛將用箭射薛仁貴,全被薛仁貴躲開,薛仁貴衝到他跟前,單手將他抓起,夾於掖下,直接生擒而回。
一箭穿五甲 技驚四座
一次在唐軍壯行宴上,唐高宗想親眼看看薛仁貴的本事,說:「上古神人中,有一箭射穿7件鎧甲的神人,卿拿5件鎧甲試試?」
薛仁貴搭弓射箭,箭穿5層鎧甲而出,技驚四座。唐高宗大喜,取來上好的寶甲賜給薛仁貴。
將軍三箭定天山 壯士長歌入漢關
龍朔二年(公元662年)二月,九姓鐵勒(9個回紇部落聯盟),聚兵達十餘萬來拒唐軍。
三月,薛仁貴先鋒部隊與敵軍大部隊遭遇。兩軍列陣,鐵勒聞唐軍中薛仁貴武藝高強,便派出數十員猛將前來挑戰。薛仁貴讓他們幾十個人一起上,便搭弓放箭,鐵勒三員武將接連墜馬喪命,其餘下馬跪地投降。
鐵勒後軍大亂,薛仁貴指揮軍隊大進。鐵勒10萬大軍就這樣戰敗,數萬人投降,其餘逃跑。時傳「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名揚千古。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