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十八學士圖
大唐太宗神武英明,志大願洪,為人之君,能驅駕英材,善推心待士。隋末天下亂,盜賊起,太宗知隋必亡,乃起義兵,蕩平天下,四海澄清。二十四功臣致天下太平功高,圖形凌煙閣;十八學士襄佐奠定文化望重,其匯聚文學館之盛況,為當時及後世所傾慕,謂之「登瀛洲」。
天策開府延豪英
一代人材盡鳳麟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既平天下,乃銳意經籍,於宮城之西開文學館,收聘四方之才,用彰禮賢之重。其中,十八學士為文星翹楚,分為三番,更日值宿,享用珍膳,秦王每日引見,與其討論文典。時人慕之,士大夫得預其選者,有「登瀛洲」美譽。
十八學士以僚屬大行臺司勛郎中杜如晦為首,其餘有:記室考功郎中房玄齡及于志寧,軍諮祭酒蘇世長,安策府記室薛收,文學褚亮、姚思廉,太學博士陸德明、孔穎達,主簿李玄道,天策倉曹李守素,記室參軍虞世南,參軍事蔡允恭、顏相時,著作佐郎攝天策記室許敬宗、薛元敬,太學助教蓋文達,軍諮典簽蘇勗。待薛收卒,太宗嘆曰恨不早圖學士像,復召劉孝孫補之入館。
宋徽宗十八學士圖
太宗命閻立本圖十八學士像,十八學士中的于志寧為讚。志寧乃一代文宗;立本於太宗時代奉詔畫諸夷、職貢、凌煙閣功臣等圖,工書法,擅畫人物、車馬、臺閣,尤精肖像,長於刻劃性格,被譽「丹青神化」、「冠絕古今」。
輔佐有功居要津
道高業峻步青雲
為何稱十八學士「登瀛洲」呢?人們對瀛洲仙島的嚮往,古今不絕。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有詩曰:「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列子・湯問》中記載:「渤海之東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中兩座仙山被傳說中的龍伯國巨人釣去了守護神龜,因此沉沒於海中,「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之後,瀛洲、蓬萊、方丈成了五座仙山中剩下的三座仙島,是秦始皇、漢武帝求仙訪藥之處,其上物色皆白,黃金白銀為宮闕,珠璣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吃了能長生不老。東方朔所著《海內十洲記》所載,瀛洲位置在東海,仙山方圓四千里,長滿神芝仙草,島上的泉水名為玉醴泉,味如甘酒,飲之可長生不老。瀛洲島也是人仙交界的地方,凡人在此可登臨仙境。由此可見,人們認為襄助聖王奠定文化的道高業峻之士,德高可平步青雲,有登瀛洲之仙緣。
明 仇英十八學士登瀛洲圖
那麽,十八學士究竟有何德行呢?于志寧所作的寫真讚語文美意切的作出了概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