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暴躁的灌夫貪酒招致殺身和滅族(圖)

――【勸忍百箴】中的《酒之忍》

作者:秦山整理  2021-11-01 10: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暴躁的灌夫貪酒招致殺身和滅族
貪酒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會亂性而毀大事的。(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

《勸忍百箴》的作者是元朝的許名奎,書成於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勸忍百箴》共計一百篇。其內容包括忠孝仁義、喜怒好惡、名譽權勢等多個方面。全書以一百篇箴言的方式,傳達中國忍文化的深刻內涵。

古訓嘉言可以作為今日之借鑒,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筆者為讀者介紹《勸忍百箴》一書中《酒之忍》的部分內容。

【原文】司馬受豎榖之愛,適以為害;灌夫罵田蚡之坐,自貽其禍。噫,可不忍歟!

[大意]春秋時期楚國的司馬子反接受僕人榖陽豎的酒,沉醉不起,結果延誤軍情,自殺謝罪。西漢的灌夫借酒罵田蚡於坐席上,結果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顯見貪酒是會毀大事的。唉,怎麼能不忍耐酒的誘惑呢!

本篇筆者為讀者介紹其中的一則歷史典故——灌夫罵田蚡之坐,自貽其禍。

灌夫和田蚡的故事主要記載於《史記》。

筆者讀了這個歷史故事,感慨良久,灌夫的結局太過慘烈,其實罪不至死,結果不但身死還被滅族。為營救灌夫的竇嬰也因牽連而被斬首示眾,令人唏噓!田蚡也得到了應有的果報,這個果報也延續到了他的子孫身上。這個歷史故事所展示的教訓是深刻的,值得反思。

書歸正傳,我們一起參看《史記》中的記載。灌夫、竇嬰,他們二人和田蚡的惡緣是如何開始的呢?

從史書中的記載,可以知道灌夫是個直腸子、凡事不能忍耐、脾氣暴躁,而且愛喝酒和借酒耍酒瘋,多次喝酒惹事。灌夫的性格特點為他的被殺和滅族埋下了禍根和伏筆。

《史記》中這樣描述灌夫:灌夫為人剛強直爽,好發酒瘋,不喜歡當面奉承人。對皇親國戚及有勢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不但不想對他們表示尊敬,反而要想辦法去凌辱他們;對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許多人士,越是貧賤的,就更加恭敬,跟他們平等相待。在大庭廣眾之中,推薦誇獎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士人們也因此而推重他。灌夫不喜歡文章經學,愛打抱不平,已經答應了別人的事,一定辦到。凡和他交往的那些人,無不是傑出人士或大姦巨猾。

吳楚七國之亂之時,灌夫率領一千人跟隨父親灌孟從軍,立下軍功被封為中郎將。灌夫以勇猛聞名。漢景帝時曾任命灌夫為代國宰相。

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即位。建元元年(前140年),灌夫入京,擔任太僕。次年,灌夫與長樂宮衛尉竇甫飲酒,酒後毆打竇甫。竇甫是竇太后的兄弟,漢武帝怕太后斬殺灌夫,改任他為燕國宰相。

幾年後,灌夫犯法免官,於是以百姓身份在長安居住。灌夫尚遊俠,家產數千萬,每天的食客少則幾十,多則近百。為了在田園中修築堤塘,灌溉農田,他的宗族和賓客擴張權勢,壟斷利益,在潁川一帶橫行霸道。灌夫交好魏其侯竇嬰。

竇嬰是漢文帝皇后竇氏的侄子,漢文帝時,竇嬰曾任吳國國相,吳、楚七國之亂時,曾被景帝任為大將軍。七國破,竇嬰被封魏其侯。

武安侯田蚡是漢景帝皇后王娡的同母弟弟。竇嬰當了大將軍,正當顯赫的時候,田蚡還是個郎官,沒有顯貴,來往於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飲,跪拜起立像竇嬰的子孫輩一樣。當漢武帝繼位,王娡稱制,她在全國的鎮壓、安撫行動,大都採用田蚡門下賓客的策略,田蚡被封為武安侯。

竇嬰、田蚡後來都以列侯的身份閑居家中。

竇嬰自從竇太后去世後,被漢武帝更加疏遠不受重用,沒有權勢,諸賓客漸漸自動離去,甚至對他懈怠傲慢,只有灌夫一人沒有改變原來的態度。竇嬰天天悶悶不樂,唯獨對灌夫格外厚待。

田蚡雖然不擔任官職,但因為姐姐王娡的緣故,仍然受到漢武帝的寵信,多次議論政事,建議大多見效,天下趨炎附勢的官吏和士人,都離開了竇嬰而歸附了田蚡,田蚡日益驕橫起來。竇太后逝世後,田蚡被任用擔任丞相。

從史書的記載,可以知曉,雖然竇嬰和田蚡都是外戚,都被封侯,但是隨著竇太后的離世(竇太后是漢武帝的祖母),竇嬰已經更加失勢,而田蚡因為漢武帝的母親王娡的原因,更加得勢,權勢正是如日中天,非常驕縱跋扈。灌夫和竇嬰交好,因此灌夫和田蚡的矛盾由此引發和激化,而這一切其實是從一件小事開始的。

灌夫在服喪期內去拜訪田蚡。田蚡隨口說:「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訪魏其侯,恰值你現在服喪不便前往。」灌夫說:「您竟肯屈駕光臨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為服喪而推辭呢。請允許我告訴魏其侯設置帷帳,備辦酒席,您明天早點光臨。」田蚡答應了。灌夫詳細地告訴了竇嬰,就像他對田蚡所說的那樣。竇嬰和他的夫人特地多買了肉和酒,連夜打掃房子,佈置帷帳,準備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天剛亮,就讓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侯。等到中午,不見田蚡到來。

竇嬰對灌夫說:「丞相難道忘記了這件事?」灌夫很不高興,說:「我灌夫不嫌喪服在身而應他之約,他應該來。」於是便駕車,親自前往迎接田蚡。田蚡之前只不過開玩笑似地答應了灌夫,實在沒有打算來赴宴的意思。等到灌夫來到門前,田蚡還在睡覺。於是灌夫進門去見他,說:「將軍昨天幸蒙答應拜訪魏其侯,魏其侯夫婦備辦了酒食,從早晨到現在,沒敢吃一點東西。」

田蚡裝作驚訝地道歉說:「我昨天喝醉了,忘記了跟你說的話。」便駕車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氣。等到喝酒喝醉了,灌夫舞蹈了一番,舞畢邀請田蚡,田蚡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上用話諷刺他。竇嬰便扶灌夫離去,向田蚡表示了歉意。田蚡一直喝到天黑,盡歡才離去。

田蚡曾經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在城南的田地。竇嬰大為怨恨地說:「我雖然被廢棄不用,將軍雖然顯貴,怎麼可以仗勢硬奪我的田地呢。」不答應。灌夫聽說後,也生氣,大罵籍福。籍福不願兩人有隔閡,就自己編造了好話向田蚡道歉說:「魏其侯年事已高,就快死了,還不能忍耐嗎?姑且等待著吧。」

不久,田蚡聽說竇嬰和灌夫實際是憤怒而不肯讓給田地,也很生氣地說:「魏其侯的兒子曾經殺人,我救了他的命。我服事魏其侯沒有不聽從他的,為什麼他竟捨不得這幾頃田地?再說灌夫為什麼要干預呢?我不敢再要這塊田地了。」田蚡從此十分怨恨灌夫、竇嬰。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的春天,田蚡向漢武帝說灌夫家住潁川,十分橫行,百姓都受其苦。請求漢武帝查辦。漢武帝說:「這是丞相的職責,何必請示。」灌夫也抓住了田蚡的秘事,用非法手段謀取利益,接受了淮南王的金錢並說了些不該說的話。賓客們從中調解。雙方才停止互相攻擊,彼此和解。

同年夏天,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兒做夫人,王太后下了詔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賀。竇嬰拜訪灌夫,打算同他一起去。灌夫推辭說:「我多次因為酒醉失禮而得罪了丞相,丞相近來又和我有嫌隙。」竇嬰說:「事情已經和解了。」硬拉他一道去。

酒喝到差不多時,田蚡起身敬酒祝壽,在坐的賓客都離開席位,伏在地上,表示不敢當。過了一會兒,竇嬰起身為大家敬酒祝壽,只有那些竇嬰的老朋友離開了席位,其餘半數的人照常坐在那裡,只是稍微欠了欠上身。灌夫不高興。他起身依次敬酒,敬到武安侯時,武安侯照常坐在那裡,只稍欠了一下上身說:「不能喝滿杯。」

灌夫火了,便苦笑著說:「您是個貴人,這杯就托付給你了!」田蚡不肯答應。敬酒敬到臨汝侯灌賢,灌賢正在跟程不識附耳說話,又不離開席位。灌夫沒有地方發泄怒氣,便罵灌賢說:「平時詆毀程不識不值一錢,今天長輩給你敬酒祝壽,你卻學女孩子一樣在那兒同程不識咬耳說話!」

田蚡對灌夫說:「程將軍和李將軍都是東西兩官的衛尉,現在當眾侮辱程將軍,難道不給你所尊敬的李將軍留有餘地嗎?」灌夫說:「今天殺我的頭,穿我的胸,我都不在乎,還顧什麼程將軍、李將軍!」座客們便起身上廁所,漸漸離去。竇嬰也離去,揮手示意讓灌夫出去。田蚡於是發火道:「這是我寵慣灌夫的過錯。」便命令騎士扣留灌夫。灌夫想出去又出不去。

籍福起身替灌夫道了歉,並按著灌夫的脖子讓他道歉。灌夫越發火了,不肯道歉。武安侯便指揮騎士們捆綁灌夫放在客房中,叫來長史說:「今天請宗室賓客來參加宴會,是有太后詔令的。」彈劾灌夫,說他在宴席上辱罵賓客,侮辱詔令,犯了不敬之罪,把他囚禁在特別監獄裡。於是追查他以前的事情,派遣差吏分頭追捕所有灌氏的分支親屬,都判決為殺頭示眾的罪名。竇嬰感到非常慚愧。出錢讓賓客向田蚡求情,也不能使灌夫獲釋。田蚡的屬吏都是他的耳目,所有灌氏的人都逃跑、躲藏起來了。灌夫被拘禁,於是無法告發田蚡的秘事。

竇嬰挺身而出營救灌夫。竇嬰和田蚡在朝廷上、漢武帝和眾大臣的面前當廷辯論灌夫的事情。

王太后王娡(漢武帝的母親)在這其中也添加了一把火。王太后聽了廷辯的情況在後宮發火,不吃飯,說:「現在我還活著,別人竟敢都作踐我的弟弟,假若我死了以後,都會像宰割魚肉那樣宰割他了。再說皇帝怎麼能像石頭人一樣自己不做主張呢!現在幸虧皇帝還在,這班大臣就隨聲附和,假設皇帝死了以後,這些人還有可以信賴的嗎?」漢武帝道歉說:「都是皇室的外家,所以在朝廷上辯論他們的事。不然的話,只要一個獄吏就可以解決了。」

漢武帝派御史按照文簿記載的灌夫的罪行進行追查,與竇嬰所說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犯了欺君之罪行。竇嬰被彈劾,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別監獄裡。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冬天,灌夫和他的家屬全部被處決了。同年十二月,竇嬰也被斬首棄市。

田蚡的報應很快就到了。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春天,田蚡病倒,嘴裡老是叫喊,講的都是服罪謝罪的話。讓能看見鬼的巫師來診視他的病,巫師看見竇嬰和灌夫兩個人的鬼魂共同監守著田蚡,要殺死他,不久田蚡驚懼而死。田蚡的兒子田恬繼承了爵位。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田恬因穿短衣進入宮中,犯了「不敬」之罪,封爵被廢除。

灌夫因為喝醉了而失言引起了如此大的禍端,灌夫的死太過慘烈,還連累家族被滅,竇嬰也因此被害。真的是:莫大之禍,起於須臾之不忍,不可不謹!如果能忍一時之氣,又怎會有如此悲慘的結局!筆者想起了《忍經》中記錄的紫虛元君的話:「饒、饒、饒,萬禍千災一旦消;忍、忍、忍,債主冤家從此盡。」

筆者的另外一個感受就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天道輪迴,善惡必報!古語云:人生卻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過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最後,筆者用《忍經》中的數則箴言與讀者共勉:「常持忍字免災殃。」「忍事敵災星。」諺曰:「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孫真人曰:「忍則百惡自滅,省則禍不及身。」

(待續)


責任編輯: 申思茗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