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台灣女孩陶貞穎,反送中以來獨自援助和安置流亡港人,近躍登《紐約時報》雜誌封面。(圖片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看中國2021年8月13日訊】28歲台灣女孩陶貞穎,自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以來,一直獨自援助和安置流亡來台的港人,甚至有香港異見者寫遺書後向她託付家人。陶貞穎最近躍登《紐約時報》雜誌封面人物,受訪時談到她一個人的援助之路。
自由亞洲電台專訪了28歲的前電視臺製作人陶貞穎。她踏上援助港人這條路,只因爲到香港旅遊時認識了香港朋友,「以前都是喫喝玩樂的夥伴,從來沒談過政治、跟中國的關係從來都沒有。從來也沒想過有一天變成這種革命情感。」當她目睹事業有成的香港朋友,從2014年雨傘運動時沒站出來過,到2019年一一開始投入到香港反送中運動,「我覺得是環境所逼吧」,也令她思索如何以自己的力量與前線的香港朋友「同行」。
陶貞穎來自深藍外省家庭,從小經歷台灣民選總統的時代,2014年參與太陽花學運時曾被家人勸阻,讓她深知投入前線的辛苦。幫助香港人完全是「誤打誤撞」,「我想應該沒有人一開始就給自己設立目標去做這件事。」
誤打誤撞 成港青的「南西媽媽」
陶貞穎一開始在台灣機場接來台的香港人,或應朋友請託幫忙照顧來台灣的年輕抗爭者,陪他們散心、聊天,陶貞穎慢慢成爲這些人在台灣的寄託,她英文名字叫Nancy,更被朋友戲稱是港人的「南西媽媽」。
這位連廣東話都不會講的台灣女孩,贏得香港人的信任,「他們願意信任我,我覺得受寵若驚吧!」甚至有港人在寫完遺書後上街抗爭,把寡母託付給她。一個身負「暴動罪」的香港人,在反送中運動如火如荼時對她說,無論是被關還是死在前線,他已做了最壞的打算,但最放不下的是相依爲命的母親,把唯一的至親託給了陶貞穎。
「他說希望有一天如果他出事了,他的媽媽至少知道要聯絡誰,他甚至希望我可以幫忙,讓他媽媽來台灣,安頓媽媽來台灣的生活。」陶貞穎說。作為旁觀者,她見證抗爭者與親人彼此放不下的拉扯,既無奈又心酸。那位抗爭者的母親堅毅而勇敢,是個徹頭徹尾的香港人,根本不想離開香港,但不想讓兒子擔心而有所牽絆。「她也很明白他兒子在做的事情,她常說我知道我兒子在做對的事,所以我不能去反對他,但是我真的很擔心他。你可以感覺到這個媽媽一直在擔心她兒子,這個兒子也在擔心他媽媽。」
最牽掛鍾翰林的遭遇
接受《紐約時報》採訪後,陶貞穎說她最牽掛的是第一個因《香港國安法》被抓捕的前「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鍾雖然14、5歲就投入街頭抗爭很英勇,但其實自小母離異、早早要自力更生,骨子裡還是小男孩,看到恐龍玩偶愛不釋手。她痛心鍾翰林的遭遇,託香港的朋友到看守所探望,發現有著「港獨派」特殊身份的鍾翰林,連一個送飯的人都沒有。「不要說親人,朋友在那時能躲得也都躲了。」
反送中引動後,香港再通過《國安法》,港人求助來台個案越來越多。陶貞穎年紀輕輕就當上電視台知名政論節目製作人,擁有穩定收入,但後來實在無法一心二用,索性辭去工作,全力援助港人,「"因爲我知道在抗爭這條路上是很孤單的。我想跟這些有相同理念的人,不管台灣還是香港人並肩而行!」
在上紐約時報前,陶貞穎2019年遭到前香港特首梁振英旗下的「香港解密」惡意公佈地址、電話甚至護照號碼,她沒有因此打退堂鼓,但有感一個人勢單力薄做聲援香港的工作實在非常辛苦。她曾想過成立NGO組織,但不想被香港人質疑援助是爲了名和利,最終打消念頭。
有一段時間她沒有收入,經濟壓力令她感到很無力,「非常多香港人需要幫助,錢坑越來越大,幫別人籌機票錢、在臺灣的生活費、住宿費。其實真的負擔很大,我原本是有存款的,現在是零、甚至是負數(笑)。」被問到覺得值得嗎?陶貞穎低着頭重複了「值得嗎⋯⋯」想了幾秒後說,「我不會問我自己值不值得,我只會說我人生做的每一件事,我都不會後悔!」
責任編輯: 李家宏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