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封神】狐妖亂宮廷 紂王施行殘酷炮烙(視頻)
妖氛穢亂宮廷 聖德播揚西土


蘇妲己(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前言:《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共一百回。故事由商紂王題詩調戲女媧、蘇妲己進宮魅惑紂王開端,以姜子牙輔佐周武王伐紂的中國歷史為背景,描寫了商朝與周朝的對抗,以及闡教、截教諸仙鬥智鬥法、破陣封神的故事,最後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做結尾。

石濤: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和中國明朝的四大名著、《封神演義》等故事背後的內涵,對今人存在著借鑒意義(對生命的認識),共同影響著今人。也是這一番認識,所以覺得很值得跟大家分享我個人對《封神演義》的理解:

第六回 紂王無道造炮烙

詩曰:

紂王無道殺忠賢,酷慘奇冤觸上天。
俠烈盡隨灰燼滅,妖氛偏向禁宮旋。
朝歌艷曲飛檀板,暮宿龍涎吐碧煙。
取次催殘黃耇散,孤魂無計返家園。

「紂王無道殺忠賢」,殺人就是罪惡的,動用手段殺人就更罪惡了。

「俠烈盡隨灰燼滅」,俠、妖是對應的,人戰勝不了魔鬼,無論在人中你多厲害,當人心不正的時候,鬼一定把人吞噬掉,這是生命之間的差距,但一旦鬼上了人身,進了人的環境之後,那就是改朝換代。

在妲己進宮之前跟進宮之後,紂王是兩人,我這麼說的意思就是:在習近平10月1號招鬼上身之前,跟他招鬼上身之後,兩回事。招鬼上身之後,很多事就沒招了,招鬼上身之前還是有機會的。

就像雲中子似的,他從慈悲的角度去幫紂王,幫助一分是一分,幫得成、幫不成無所謂,他注重的是過程。因為他不思前、不思後、不思左、不思右、不思榮、不思辱、不要錢、不要賭。不就是生命過程。

但看不懂的人,希望在利益角度有所結果的人,就得衡量這事值得不值得幹了。

在有關生命的角度來講,就要慈悲。

所以這首詩就講述了紂王遇到妖怪之後變得殘忍,殘而不道,非常殘暴。

後面「朝歌艷曲飛檀板,暮宿龍涎吐碧煙。」我能理解到的是:紂王的淫蕩。這種晝夜不分的淫蕩,最終催人老去。

「孤魂無計返家園」,人的魂魄是有家的。

瀕死經驗,是指人的肉身死了,魂魄出去了,然後自己看見自己肉身了,你說他眼睛還在那臉上長著呢!閉著眼。那他怎麼看見自己肉身了?那些瀕死經驗的人都沒有能力去解釋這個問題。

因為他只是一個過程,只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感受。但這些人都講,他怎麼自個兒飄到房間上去了?拿繩提了?沒有,他就自個兒上去了,我怎麼(從身體裡)就出來了,然後就走了,就去了某種氛圍、某種環境、一種白色的光。那光,一點都不刺眼,而且非常明亮。都是那麼寫的。

就是人的魂魄在歸回自己的家園。所以他講「孤魂無計返家園」,造惡者、淫蕩之人,必下地獄……(人家講得很文明)

話說紂王見驚壞了妲己,慌忙無措,即傳旨命侍御官,將此寶劍立刻焚燬。不知此劍莫非松樹削成,經不得火,立時焚盡。

雲中子他拿那個老樹枝削了把劍,放在他的水火花籃,他就能掙錢。大家聽懂我說這意思,真正靈性的東西,都是超脫這一層你以為的物質層面的。我們說那把劍就得淬火啦、那把劍得鋒利啦,那是人的東西,那不是神的東西,神的東西往往在人這一面是弱的。所以都是反的。

雲中子講他的境界時說:我不思考,我不這、我不那,我不去鑽研、我不去努力。人不是,人就是:我必須努力、必須下工夫、必須要研究……

真正好的東西是一個生命的自然表現,隨著他境界的提升,他生命中好的東西、善的東西從他身體裡展現出來的時候,人們自然就會有所感悟……

為什麼講人身難得,神、佛造了人的身體,這個身體去依托著不死的靈魂,而這個身體,是神按照自己的模樣造的,造了他的形狀,甚至按照自己的概念造了他的結構,那靈魂進入我們的天靈蓋,然後藉助這個身體修行,這是一個生命完整的淨化過程,所以極其珍貴,又極其無能,因為相生相剋——一個破松樹枝,什麼用都沒有,但當它今天是被雲中子削的放在水火花籃裡的時候,他就能除妖怪,因為它代表「生」氣,它是一個活的生命。

人的珍貴是:人說了算。要好、要惡、要壞,自己說了算!紂王把木劍燒了,留下的是妖精。為什麼留妖精?在紂王眼裡那女人有用、我要女人……

那狐狸知道他要女人,我就給他。我給他的過程是殺死他的過程。很多朋友在這樣的道理中、在中共體制之下對人傷害的過程中,理解不了。所以人只要一有貪慾,一有貪婪,他即刻迷失自己,紂王又何嘗不是呢!他心中一有淫蕩之念,沒看見妲己的時候他什麼都聽得懂,一看見妲己的時候,任何良言善語都變成:敢情他是要害我女人?……

侍御官回旨。妲己見焚了此劍,妖光復長,依舊精神。正是,有詩為證,詩曰:
火焚寶劍智何庸,妖氣依然透九重。
可惜商都成畫餅,五更殘月曉霜濃。
妲己依舊侍君,擺宴在宮中歡飲。

「五更殘月曉霜濃」,天快亮了,月亮快消失了,早晨的霜露無論多濃,太陽一出就完蛋。這是講整個商朝完蛋了。妲己依舊和君王在宮中擺宴狂歡……

且說此時雲中子尚不曾回終南山,還在朝歌,忽見妖光復起,沖照宮闈。雲中子點首嘆曰:「我只欲以此劍鎮減妖氛,稍延成湯脈絡,孰知大數已去,將我此劍焚燬。一則是成湯合滅;二則是周國當興;三則神仙遭逢大劫;四則姜子牙合受人間富貴;五則有諸神欲討封號。罷,罷,罷,也是貧道下山一場,留下二十四字,以驗後人。」

雲中子這事兒白幹了。

大數已去,定數已到,商朝必亡,就像人們在講「天滅中共」,透過人們的口講出來的時候,其實就在吻合著天意。一個人,他看不著天,他也看不著神,但是他從「與神同行」到「萬劫不復」再到「天滅中共」這個過程中,也是他自我執著失去的過程。

在客觀的角度來講,與神同行就是「我思」——我要與神同行。

萬劫不復:不是我想幹嘛就幹嘛。

天滅中共——我只是個與神同行的人,共產黨如何亡,必由神出手。

雲中子秉承善意去朝歌勸紂王,他出手了——他想去改變一點點天意都改變不了。他知道殺不了妖精,只是鎮減妖氛、稍延成湯脈絡——各自生命是有使命的,這是雲中子修行、學習的過程。他留下這一份修行的文化(寫在了《封神演義》裡面),告誡著今天所有修行的人,不要自以為是的說要幹嘛!不要以為自己道行有多深。

雲中子進劍除妖,紂王做到這份上(將劍焚燬)的原因,有五個:

一、成湯必然滅亡。

二、周國當興——改朝換代是必然的。

三、神仙遭逢大劫——神仙那兒有問題。

改朝換代也叫「改天換地」。人這邊「成湯合滅」與神仙那邊「遭逢大劫」是一體的,只是在不同的層面上。

四、姜子牙合受人間富貴。

這時候元始天尊還沒有說出封神,雲中子已經知道「姜子牙合受人間富貴」,他知道(1)姜子牙修不成。(2)一定是姜子牙主理封神。(3)姜子牙沒有被哪個王殺了。所以我才說雲中子來得境界高。

五、有諸神欲討封號。

元始天尊還沒有把封神榜拿出來,雲中子卻全都知道了。所以商朝完結的一件事情,卻牽動著這天地間五件事情。那是立體的、上下(層次)的,可以說:牽一髮而動全身。對今天的借鑒就是:看到共產黨的邪惡。比如說:共產黨崇尚人之初性本惡,你就一定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在這過程中,得以在此大劫難中淨化、升華生命。

「貧道下山一場」到底成或不成,其實就是他修行的過程,不是我們人中以為的成功與失敗的過程。這沒有浪不浪費時間的概念。說浪費時間的人,大多是希望求得「結果」的人。一個懂得生命過程的人,他知道如何把握生命的境界,而不是在人中「失」與「得」!

當把自己標榜成一個勝利者的時候,本身就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修行的人他知道生命的「來」與「去」,也就知道自己應不應該「出手」和出手時所站的位置,這是「境界」,不是得、失的問題。

所以雲中子沒走……大家看到《封神演義》是立體的,從鴻鈞道人到元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然後到廣成子、雲中子、燃燈道人。還有在整個系統之外的西方教主(西方極樂世界)。然後才到了人。

首先出現的人是姜子牙。姜子牙跟紂王是對等的。紂王是人中的王,叫天子;姜子牙他雖也在人中,可是修不成,但他師父給了他寶貝:杏黃旗、打神鞭、四不像。這三家寶貝廣成子可拿不著,他的十二門人都拿不著,雲中子也拿不著。

那能證明姜子牙功夫比廣成子高嗎?不可能!姜子牙是修不成的,但他為什麼拿了這些寶貝?

他擁有寶貝是因為他有使命的。而這使命可不代表他修行的高低。這意思是,在我們現實環境中人看待問題的時候,都是站在利益的角度,所以是錯的。姜子牙是不是元始天尊最得意的門徒(所以拿得到寶貝)呢?我相信稍微明白的人都不敢這麼說。這是利益之人在揣摩神、仙、道、佛境界所想的角度。

雲中子在朝歌等著,他看見宮廷妖氣又起來了,妖氣一起他才說了:孰知大數已去,將我此劍焚燬。就是說,他想稍微延長點成湯之脈絡都做不成。就是講,很多事情的命運完全是定死的。

有些非常有本事的生命出於善念想去幫助那命裡注定的生命,還要仰仗著命裡注定的生命有所感悟並落實在行為上。所以我們講新版的《封神演義》你就可以把紂王比喻成習近平,習近平也曾經遇到過絕好的機會,他自己也完全能接受也承認,但他就是因為極度的自卑,而把中共走向滅亡定格了、栓在他身上。

因為共產黨的命栓在他身上,他又仰仗著共產黨來維持著自己的權力。這是利益上的相互依存、所需,然後相互胡說、相互欺騙。

那習近平自己何嘗不知道中共的邪惡呢?他正是因為中共的邪惡才給他帶來了絕對的傷害——他自己的姐姐因為共產黨文化大革命的迫害自殺了。他從姊姊自殺的角度感悟到共產黨的力量無盡,他要借重共產黨的力量,以一種極端自卑的心理報復社會。他的出手相當陰邪狠毒,而這一份陰邪、狠毒又迎合著王滬寧的人之初性本惡。

他達到極端的惡,但他不輕易傷人,但是他讓你活受罪(新疆就是)!他懂得相生相剋的道理。他在正定縣待了這幾年沒白待。「正定」是佛教裡說的「八大定」之一,他沒白待,但是反過來顯得:他更陰邪。

那雲中子苦口婆心對紂王說了一番話,紂王都答應了,也把劍掛在分宮樓上了,事都辦完了,紂王又回去了(把劍燒了),所以雲中子說罷,罷,罷,也是貧道下山一場,留下二十四字,以驗後人。讓後人看看我雲中子是誰。

雲中子取文房四寶,留筆跡在司天臺杜太師照牆上。

照牆,有的地方叫:照壁(編註:大門前的一道類似屏風的牆)。司天臺(編註:官名),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夜觀天象給紂王做為建議,這樣的官本身有特殊功能,他不跟世俗打交道,他是跟天意打交道。恰恰雲中子留下的東西是留給他的。

雲中子沒留給黃飛虎,黃飛虎是帶兵打仗的,不是夜觀天象的。夜觀天象的都被稱為太師,這裡他就叫杜太師。這樣的人有特殊的本事。

雲中子知道他寫的東西,在朝廷中,也就只有杜太師有可能知道他寫的是什麼——你明明知道對方跟你不對口,你幹嘛要跟人說這話啊!就說這意思。話不投機半句多,驢、馬對不上。所以寫書的人同樣在表現生命不同的層面。

詩曰:

妖氛穢亂宮廷,聖德播揚西土。
要知血染朝歌,戊午歲中甲子。

宮廷,指紂王。聖德,講的是周文王。那個時候的周文王還沒出場呢!雲中子就已經知道下一個朝代是他們。一切,不都是有序的被安排好了的嗎?就像我們現在趕上了黑死病在北京的出現……時間,對應得非常「完美」。

「戊午歲中甲子」,戊午年,年中時日。指出紂王亡朝的時間。

雲中子題罷,逕回終南山去了。

且言朝歌百姓見道人在照牆上吟詩,俱來看念,不解其意。人煙擁擠,聚積不散。正看之間,只見太師杜元銑回朝。只見許多人圍遶府前,兩邊侍從人喝開。

太師問:「什麼事?」管府門役稟:「老爺,有一道人在照牆上吟詩,故此眾人來看。」杜太師在馬上看見,是二十四字,其意頗深,一時難解;命門役將水洗了。

太師杜元銑是觀天象的。雲中子留二十四字在司天臺的照牆上,為什麼?司天臺杜太師能夠知道宮廷有妖怪,在他觀天象的星雲中就能展現妖氣(陰氣太重)。雲中子是希望透過杜太師,有機會多少理解他善意的告誡。這是他善良的品質,盡其可能的表達。有用、沒用?(這事沒用,你就不做了?!那是利益)。

你不盡善意,那就是惡!

太師進府,將二十四字細細推詳,窮究幽微,終是莫解。暗想:「此必是前日進朝獻劍道人,說妖氣旋繞宮闈,此事倒有些著落。連日我夜觀天象,見妖氣日盛,旋繞禁闥,定有不祥,故留此鈐記。目今天子荒淫,不理朝政;權姦蠹惑,天愁民怨,眼見興衰。我等受先帝重恩,安忍坐視?見朝中文武,個個憂思,人人危懼,不若乘此具一本章,力諫天子,盡其臣節,非是買直沽名,實為國家治亂。」

杜太師身在朝歌為官,怎麼會想到西伯侯是聖祖,他也不敢那麼想。

杜元銑當夜修成疏章,次日至文書房,不知是何人看本。今日卻是首相商容。元銑大喜,上前見禮,叫曰:「老丞相,昨夜元銑觀司天臺,妖氣累貫深宮,災殃立見,天下事可知矣。主上國政不修,朝綱不理,朝歡暮樂,荒淫酒色,宗廟社稷所關,治亂所系,非同小可,豈得坐視。今特具諫章,上於天子。敢勞丞相將此本轉達天庭。丞相意下如何?」

商容聽言,曰:「太師既有本章,老夫豈有坐視之理。只連日天子不御殿庭,難於面奏。今日老夫與太師進內庭見駕面奏,何如?」

內庭是外臣不能進去的,那是大王的寢室,外人哪能進臥室啊!禁闥,是指宮廷門。外臣不能進內廷,內廷全是家眷,全是女的,那些女人都是伺候天子的,外臣哪能見大王的女人,就這麼回事。

後來沒招了,必須得見紂王,先見宦官。其實宦官、弄臣同樣反映了一個關鍵問題:男人做了宦官,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會極度自卑的。現今中共官員害人也出於自卑心理,從而把人害成這樣。

他們一進臥室就出事了!

商容進九間大殿,過龍德殿、顯慶殿、嘉善殿,再過分宮樓。商容見奉御官。

奉御官口稱:「老丞相,壽仙宮乃禁闥所在,聖躬寢室,外臣不得進此!」商容曰:「我豈不知?你與我啟奏:商容候旨。」奉御官進宮啟奏:「首相商容候旨。」王曰:「商容何事進內見朕?但他雖是外官,乃三世之老臣也,可以進見。」命:「宣!」

分宮樓室是最近內宮的,而當時為什麼雲中子讓劍掛在分宮樓呢?就是最靠近妲己住的地方。

有朋友說妲己那麼有本事還在乎遠、近嗎?

這就是生命境界、層面相互尊重的原因。鬼,白天不能出來,晚上才出來,那是鬼受生命約束的形式,同樣是對人的尊重。而人死的時候又是鬼過來拉。神到人間一定以人的方式出現,如果神到人間以神的方式出現,那不叫人的環境,那叫神的環境。

很多人不是不理解而是太利益,說:神在哪兒?你給我看看。

你算什麼?神要給你看看!無知者,不怪!但無知者不知恥、必勇猛,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商容進宮,口稱「陛下」,俯伏階前。王曰:「丞相有甚緊急奏章,特進宮中見朕?」商容啟奏:「執掌司天臺首官杜元銑,昨夜觀天象,見妖氣照籠金闕,災殃立見。元銑乃三世之老臣,陛下之股肱,不忍坐視。且陛下何事,日不設朝,不理國事,端坐深宮,使百宮日夜憂思。今臣等不避斧鉞之誅,干冒天威,非為沽直,乞垂天聽。」將本獻上,兩邊侍御宮接本在案。

乞求天子聽臣一段話。古人說的話都是那樣。

現在人講的是大白話,而語言講得越繁雜,其實越麻煩。

(待續)

本文留言

作者石濤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