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做武漢肺炎疫苗試驗 為何打的是安慰劑?(圖)


使用安慰劑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比較新疫苗或新藥是不是確實能夠「產生效力」和「形成抗體」。(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臺灣前任副總統陳建仁於7月中旬透露參加國產高端疫苗二期臨床試驗,解盲後被告知自己打的並非疫苗,而是安慰劑,意外引發許多討論的聲音。

很多人都在問:安慰劑是什麼?為什麼志願做疫苗試驗,打的卻不是疫苗呢?

「安慰劑(Placebo)」這個詞顧名思義,大約也猜得到是打心安、沒啥作用的,但對許多民眾而言仍然有些陌生,外媒專訪了醫療專家,告訴大家安慰劑在臨床實驗中的用途和意義。

根據外媒《NDTV》的報導指出,武漢肺炎的疫苗研發臨床實驗中,只有半數受測者接種的是「實驗性疫苗(Experimental vaccine)」,而另外一半人群則是接種「安慰劑疫苗(Placebo Vaccine)」,這種作法可以透過比較兩組的實驗功效和副作用,判定前者是否能對人體產生保護力。

安慰劑的成分和使用

《NDTV》同時採訪了印度加爾各答醫院的重症科顧問羅伊(Aviral Roy)博士,和印度心臟護理基金會主席K.K.阿格瓦(K.K.Aggarwal)醫生,以便瞭解安慰劑到底是什麼成分,為什麼會被使用於臨床實驗?

K.K.阿格瓦醫生指出:安慰劑是一種無害的無活性物質,外觀通常會比照正在測試的新藥物或疫苗的外觀來設計,但其多半是由對人體無害的糖分、糖水、生理食鹽水等成分製成,不具備藥物成分,也不會產生益處或是壞處,只是成為「沒有治療價值」的實驗對照組而已,在臨床實驗中,其實已經使用超過10年了。

羅伊博士表示,當一種新藥被測試效力的時候,自願參加臨床實驗的受測人群,會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是施打「實驗性疫苗」的試驗組;另一組則是施打「安慰劑」的對照組。

在所有受測條件都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兩組受測者都不會被告知自己打的是什麼成分,包括受試者和給藥的人員都無法從疫苗的外觀來判斷誰是哪一組,目的就是要避免受測者竄改研究的結果。

未來經過兩組數據比較之後,如果能確定試驗組所使用的新藥,比對照組中的安慰劑更具有顯著的效力,新藥才算通關,也才能上市。

臨床實驗中需使用安慰劑的原因

羅伊博士說,使用安慰劑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比較新疫苗或新藥是不是確實能夠「產生效力」和「形成抗體」,藉此來判斷施打疫苗的受測者體內所產生的保護力是由施打疫苗所產生的,並不是偶然發生的。

如果所有受測者都是施打實驗用疫苗的話,就無法讓人瞭解新疫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也不能對長期研究的結果提供參考數據了。

以實驗新藥來舉例,如果試驗組新藥顯示有99%治癒率,我們單看這個數據,一定會覺得很有效;但是,如果與此同時安慰劑也顯示有90%的治癒率,可能就代表新藥的效力和安慰劑並沒有明顯的差別,也無法上市了。因此,在臨床實驗設計了安慰劑和對照組,也是為了確保研究結果是可信的。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