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以詩言志,也就是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思想觀點。(繪圖:志清/看中國)
古代的詩詞歌賦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是有著博大精深藝術內涵的神傳文化。千百年來,無數歷史名人成就了數不清的千古佳作,以凝練的語言表達出詩人對宇宙萬物的關懷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給人以啟發和力量。那蘊涵在詩詞中的崇高品格、美德與氣節,代代傳承,鑄造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
古代詩人以詩言志,也就是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思想觀點。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現出詩人勇於追求真理的百折不撓的意志;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表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返樸歸真的超然心境,展現出清幽明淨、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些詩句無不使人堅定對真理的追求,渴望回歸生命本性的質樸、純真和善良。
精忠報國、憂國憂民是仁人志士們共同具備的優秀品質,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關懷著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他們用偉大的人格,譜寫了一曲曲充塞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之歌。岳飛的「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鏗鏘有力,氣勢不凡,在流傳百世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詩人心繫百姓的最好寫照,在自己最艱難困苦的時刻,首先想到的是為天下寒士而大聲疾呼。他們的詩詞展現了壯闊宏大的境界,是因為他們擁有濟世安民的宏願和仁愛博大的胸懷。
氣節歷來為我國人民所推崇。人們常常將一事物比擬成一種人的美德,例如梅花凌寒綻放,傳遞著春天的訊息,詩人們讚美梅花的高潔:「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陸遊《梅花絕句》)、「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人們常用梅花的品格自勉,我們不難發現,梅花那種不畏嚴寒的屬性,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捍衛真理、堅忍不拔的精神象徵。
很多古典詩詞不僅意境美,而且富於哲理,意味深長。「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表明純正的心念源自於聖賢之理的指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遊山西村》),描述了在山水迂迴曲折、撲朔迷離之中,出路何在?但是,如果鍥而不捨,繼續前行,忽然間會豁然開朗而發現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也喻指在人生的某種境遇中,思想境界昇華後必然展現出的更高更廣闊的空間。
撼動人心的詩詞佳作,「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使人領略到「功夫在詩外」的崇高境界和文化品格,淨化著人們的心靈,喚醒人們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其實真正的藝術,無不在引導著人們正確的是非觀和審美觀。面對歷史,面對未來,有識之士會做出正義、明智的選擇。
責任編輯: 吾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