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有何功效?(圖)


家裡種的紫蘇。(攝影:心如/看中國)

記得每年夏天小嬸家的院子裡總是多了一盆紫蘇的身影,因為他們家裡一到夏天餐桌上總是少不了各種加了紫蘇的菜餚,例如紫蘇加上魚紅燒、紫蘇煎蛋及紫蘇茶等等。

很多時候一提到紫蘇,第一印象大家都是醃製紫蘇梅,芳香酸甜的好滋味,令人回味無窮。它的功用超出想像,新鮮、乾燥或醃製的葉片,各有用途,可以為食品去腥調味、保鮮殺菌,莖與種子還能入藥、煉油,紫蘇籽油含有豐富的亞麻酸,更被稱為「植物深海魚油」。

紫蘇的鐵質含量為蔬菜之冠,再加上胡蘿蔔素、維生素C、成人必需的8種胺基酸及兒童必需的10種胺基酸,都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另外還有鈣、磷、鉀、紫蘇醛、紫蘇醇、薄荷醇等多種營養素。它對緩解感冒頭痛、呼吸系統疾病有幫助,如果被蚊蟲叮咬,將新鮮紫蘇葉搗爛敷上,可以止癢。

紫蘇為唇形花科(Labiatae)紫蘇屬(Perilla)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具有特殊的芳香氣味,是為香料作物的一種。依據葉片顏色的不同,可大略分為紅紫蘇與青紫蘇兩品種,一般來說,紅紫蘇的葉片質地較硬,香氣濃郁,常用來醃漬、釀酒,做為增加香氣或顏色的材料,而青紫蘇葉片質地較軟,味道清新,適合生吃,常用來混拌沙拉或搭配生魚片食用。

根據報導紫蘇大約在300年前引進臺灣。1980∼1990年是最鼎盛的時期,以苗栗公館鄉及南投縣國姓鄉栽培最多,大都外銷日本。近年來,嘉義縣水上鄉也成了主要產區;也有農友看重它能生食,以有機方式推廣。

上個月小嬸送給我2盆紫蘇,為了更瞭解紫蘇的照顧及栽種方法查了一下。其實紫蘇種植可用播種或扦插法,春秋兩季最適合,清明節開始採收,平均2個星期剪一次葉,以4、5月新葉最為鮮嫩;10月之後適合採種子。它有紅葉與綠葉的品種,依外觀又可分為平葉與皺葉,臺灣最常見的是平葉紅紫蘇。小嬸還告訴我紫蘇葉長成後要常摘取才會長的茂密漂亮。好茶講究一心二葉,紫蘇也差不多,多半是人工一葉葉地採摘,才能保持葉面完整漂亮,而葉片的紫色愈深,表示愈鮮嫩,香氣愈濃。新鮮紫蘇很難保存,把它加工曬乾或醃漬冷藏,延長期限又能隨時取用,是較好的方法。

相傳古時候,華佗在河邊採藥時,看見水獺吞了魚之後痛苦地打滾,接著,水獺爬到一片紫色的草前吃了起來,竟然就沒事了。當晚華佗投宿客棧,遇到一群年輕人比賽吃螃蟹,到了半夜,年輕人大喊肚子痛,他想起白天見到的那種紫色草,應該能解毒,於是煎湯給病人服下,真的就痊癒了。華佗為了記住這種草藥,就給它取名為「紫舒」,因為是草本植物,後人才把它稱作「紫蘇」。原來紫蘇竟有解毒的功效呢!

有一次去客家餐廳吃飯時,老闆做了一道紫蘇炒雞肉味道真是很道地好吃,於是問了一下老闆怎麼做的,老闆竟然不藏私好意告訴作法,現在也分享給大家,他說:先以蒜頭爆香起鍋,再將雞肉煎香至六、七分熟,加入些許米酒、放入鹽、糖、醬油悶燒。悶燒約10-15分鐘湯汁快收乾時,放進爆香好的蒜頭與生鮮紫蘇拌炒,炒到紫蘇全軟吸收雞肉的湯汁後起鍋,十分美味。喜歡這位的同好可以試試喔!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