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台美研究大突破 減少冠狀動脈硬化發生(圖)

 2021-04-06 10:3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為血管內堆積油脂,形成斑塊進而阻礙血流之慢性發炎疾病,初期病徵不明顯,但是當硬化發生於供應心臟之冠狀動脈時,可能會心絞痛、心肌梗塞以及猝死等致命病,也是國人易忽視之疾病。示意圖。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為血管內堆積油脂,形成斑塊進而阻礙血流之慢性發炎疾病,初期病徵不明顯,但是當硬化發生於供應心臟之冠狀動脈時,可能會心絞痛、心肌梗塞以及猝死等致命病,也是國人易忽視之疾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laudie Mcmichael/pixy/公有領域CC0)

【看中國2021年4月6日訊】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為血管內堆積油脂,形成斑塊進而阻礙血流之慢性發炎疾病,初期病徵不明顯,但是當硬化發生於供應心臟之冠狀動脈時,可能會心絞痛、心肌梗塞以及猝死等致命病,也是國人易忽視之疾病。因此,尋找快速、有效且能預防之新穎療法刻不容緩。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之鄭浩民醫師與醫學研究部之邱士華主任於今日上午10時到11時,在該醫院中正樓第一行政會議室內舉行「台美合作研究大突破 冠狀動脈硬化基因治療新契機」演講,歡迎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參與。

據《自由時報》報導,邱士華指,現今對冠狀動脈粥狀硬化之治療是用心導管手術、內科藥物治療跟外科繞道手術,但成效有限,且不能達到有效預防疾病產生之效果。

此次是由北榮、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及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之錢煦院士組成之合作研究團隊發現:「信使核糖核酸(mRNA)甲基化」可能是造成了冠狀粥狀動脈硬化原因之一,團隊用基因療法來抑制血管「甲基化轉移酶」,結果發現此法能有效控制了血管內產生發炎反應,並減少發生硬化,提供預防及治療之新契機。此研究於2月榮獲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Vol.118)之刊登肯定。

此研究使用生物工程來模擬硬化過程,並在硬化之臨床檢體當中成功證實了:信使核糖核酸(mRNA)甲基化扮演極重要之致病機轉;還進一步運用了信使核糖核酸(mRNA)之基因療法,不只可有效抑制硬化相關發炎,並在活體動物之實驗證實了可明顯減少堆積硬化斑塊,及有效改善硬化生成。

此項重大發現為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帶來新興之治療方向,該團隊期望能夠打造出安全而高效率之治療模式,以提供臨床治療另一個新選項,還希望有更多之學界、產業界能投入,藉著藥物與基因療法不斷地研發及突破,未來將可有效預防硬化發生。

責任編輯: 許天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