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須有2大能力 民調曝95%台灣人想法(圖)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國家未來人才培育」民調顯示,有95%民眾認為未來人才必須有「雙語能力」及「數位能力」。(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1年3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21日發布「國家未來人才培育」民調,有95%民眾認為未來人才必須有「雙語能力」及「數位能力」,主張教育部應該修法讓大學能更自由為產業培育人才,且政府也應該修法獎勵企業,為員工終身教育支付費用。
相關新聞報導如下:
民調:過半認為國民黨推公投為政治利益
國民黨主席選舉 綠營民調揭誰的呼聲最高
黃昆輝駁斥馬英九:當年說功虧一簣 哪來九二共識
性命珍貴 民調:逾七成拒接種大陸疫苗
臺公民調查 「具國家認同感」表現最好
綜合自由時報與聯合報報導,黃昆輝表示,當前的國際經濟競爭益發激烈,「人才培育與人才延攬」是重要關鍵,尤其是科技產業人才爭奪,更非常慘烈,教育在產經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必須要關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對於人才培育的影響,如AI人工智慧改變產業工作型態及用人需求,教育必須因應改革,發揮人才培育功能,以提升國家競爭力。
民調結果顯示,有超過9成5民眾認為,為因應科技進步、國際競爭、社會民主化,國家未來人才必須具備「雙語能力」、「創新能力」、「數位能力」及「公民素養」4項能力;76%民眾認為,大學爭取世界排名確實有助於人才培育。
調查顯示,有93.4%民眾則認同教育部應該建立多元便利的「終身學習管道」,以讓民眾「隨時隨地」有再學習成長機會;有84.3%民眾支持「教育部應跨部會修法,獎勵企業為在職員工的終身教育支付費用。」
調查顯示,有85.5%民眾認為,教育部應該修法讓大學更有彈性,可以自由的接受個別產業委託,辦人才培育課程;有87.2%民眾支持教育部獎勵科技大學以「產業需求」為主來開設課程,打破學年、學分、師資聘用限制,培養產業實用技術人才;有74.7%民眾認為,政府應該投入經費,獎勵每一縣市應至少有一所大學,在配合縣市產業特色,發展成為推動地方產業的大學。
該民調諮詢小組召集人郭生玉教授說,產業變化快,各領域知識的半衰期是越來越短,工程領域目前只剩兩年、社會科學領域是五年、人文社會是八年。最短則是半導體及手機通訊,只剩下三個月,終身教育應該要越來越受到重視才對。
郭生玉說,資安是世界性問題,此民調顯示90.3%的民眾是支持政府投入大筆經費來培育資安人才;另有近9成的民眾認為,大學應該培養學生「雙專長」,至少要有2項以上專長,為了讓民調更具代表性,此次特別納入了「手機」調查,有效樣本為1071人。
另有80.6%的受訪民眾認為,政府應採取有效方法吸引在台灣就學的優秀國際人才,在畢業後留在台灣就業。
前教育部政次呂木琳則表示,基金會提出了「大破大立」的教改主張,並獲得民調支持,不論是半導體或風力發電等產業均面臨了「基礎技術」缺工困境,而大學培育人才是要為產業所用,因此課程設計應該多納入產業意見。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表示,這項調查是由台灣指標調查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所執行,執行時間是2021年3月6日至3月10日,總共完成有效樣本1071人,其中包括手機樣本271人、市話樣本800人,並在95%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值則為正負3個百分點。
此外,根據教育部網站,政府於110年至113年推動的「2030雙語國家政策」,包括「補助大專校院結合國家政策及重點產業領域設立專業領域雙語標竿學院及雙語標竿學校」、「推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運用英語進行多領域學習,並提供偏遠地區及弱勢學生學習支持」、「加強培育本國雙語教學專業師資及提升本國教師英語教學能力,除開設雙語教學師資職前培育課程外,並開辦在職教師雙語教學增能學分班、選送教師赴海外進修及辦理工作坊」、「擴增英語教學人力資源,增聘外籍教師及英語教學助理」、「鼓勵公共圖書館、樂齡學習中心、社區大學等終身學習據點開設英語課程或辦理活動,提供弱勢民眾免費學習的優惠措施,並製播線上英語學習節目」、「加強延攬英語為母語之外國專業人才」及「結合科技建置英語自主學習及檢測系統」等。
至於110至113年總預算經費合計新台幣100億元,包括教育部新台幣90億元及國家發展委員會新台幣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