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華人在法拉盛圖書館前築起「連儂牆」,吸引路人駐足觀看。(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我來美國20多年,多半時間在紐約法拉盛居住。我曾經寫過一些介紹美國歷史文化的拙文。現在說點法拉盛的歷史文化知識。
法拉盛位於紐約皇后區。法拉盛現在是紐約最大的華人社區,也是美東地區最大的華人區。如果你到法拉盛最繁華的緬街,在疫情之前,這裡的流動人口每天平均有12萬,你細心觀察一下來來往往的路人,其中華人數量居於首位。如果你在法拉盛居住過,就會知道,現在這裡的居民總數,已經超過17萬,其中華人已經超過3萬。現在法拉盛居民來自幾十個國家地區,因此法拉盛從族裔看,也是和美國一樣,各種膚色種族的居民都有。但是,黃皮膚的亞裔人口最多。目前在法拉盛的總人口中,華人佔33.6%(大陸人佔29.4%,臺灣人佔4.2%),韓裔佔17.1%,哥倫比亞佔5.6%,印度佔3.8%,其他還有越南裔、非裔、拉丁美洲等族裔。在華人中,以福建人、溫州人、東北人為主,其他有臺灣人、廣東人、河南人、天津人、山東人、北京人、上海人等。
現在的法拉盛,繁華地區的超市、商店、銀行、飯店等門臉,到處可見中文招牌,到華人商店購物,餐館吃飯,可以直接講華語。這也是中國人移民美國,先到法拉盛落腳的一個主要原因。其次,這裡商業繁榮,華人就業機會多。有很多新從中國來美國的,還沒有獲得合法身份的華人,尤其是年輕人一到這裡就很容易找到臨時工作,就可以掙錢。
在美國建國之前,最早,曼哈頓是印第安人的地盤,在殖民時期,荷蘭殖民者以價值僅60荷蘭盾(25美元)的小物件從印第安人首領手中,廉價交換取得曼哈頓,起名叫新阿姆斯特丹,因為在荷蘭有個城市叫阿姆斯特丹。之後,英國當時的國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約克公爵率領英國海軍,打敗了荷蘭殖民者,英國將紐約取名為新約克,英文為New York,譯成中文即紐約。法拉盛的名字,也是來源於荷蘭殖民者。1645年時這裡被荷蘭西印度公司佔據,在荷蘭有一個城市叫夫利辛亨(vlissingen),便將此地叫夫利辛亨。英國人佔領紐約後,法拉盛的地名英文是Flushing,中文譯作法拉盛。
法拉盛早期的歷史遺蹟,主要在緬街以東,邦恩街以西,羅斯福大道以北,到北方大道這個範圍內,被稱為法拉盛自由之徑。
在緬街有一處地標建築,就是聖公會聖喬治堂,這座新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教堂,建於1854年,她是個跨文化多語種的教堂,已經使用300多年。教堂的45英尺高的尖頂在2010年9月被暴風雨風摧毀過,2013年修復。在羅斯福大道交邦恩街處,有一座貴格會時期的教堂,建於1694年,現在是社區教堂。貴格會創建於荷蘭,是基督教的一個門派。邦恩街是紀念約翰.邦恩而命名。在邦恩街臨近社區教堂的北面是約翰.邦恩故居。這座住宅建於1661年.2012年以後進行過維修。因為美國是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所以在法拉盛還有其他宗教活動場所,如印度教堂、華人佛教堂等。以邦恩街與45ve交口處的印度教堂,建築新奇、富麗堂皇。
約翰・邦恩是荷蘭殖民時期,在法拉盛的貴格派居民,他是一個農場主。荷蘭在新阿姆斯特丹最後一任總督皮特・史蒂文森有宗教偏見,也是一個迫害異教徒的人。他下令禁止貴格派進行宗教活動,1657年12月法拉盛30名居民遞交聯署抗議書,受到漠視。約翰・邦恩允許貴格派教友到他家進行宗教活動。當局就把約翰・邦恩逮捕並把他驅逐到荷蘭。他在荷蘭幾經周折,上訴西印度公司獲得成功。約翰・邦恩於1664年返回法拉盛。從此以後貴格教派被允許宗教自由。法拉盛抗議書,被人譽為美國第一份獨立宣言,抗議書倡議宗教、言論、新聞、集會自由。她申訴的自由,給美國信仰自由奠定了基礎。在後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裡,有這樣的表述:「禁止美國國會制定任何法案,以確定國教;妨礙宗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侵犯新聞自由與集會自由;干擾或禁止向政府請願的權利」。這就使美國成為第一個不設國教,並且保證宗教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國家。宗教自由是美國的立國之本。
1776年美國發表《獨立宣言》,正式建國。美國建國以後,歐洲移民逐漸減少,而早期來法拉盛的移民,有錢後就遷走到別出去了。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港臺移民來法拉盛定居。80年代以後向法拉盛移民就轉為以華人為主,此外還有韓國、印度、中南美洲、加勒比海一帶的移民。
在邦恩街交37大道處有一個小公園,公園東面有一棟小樓,就是美國黑人發明家拉提摩爾的故居,英文是Lewis.Latimer House。拉提摩爾是個逃亡奴隸的子,當過聯邦海軍,退役後,自學機械製圖,他曾經與美國發明家、企業家愛迪生共事過,他發明瞭碳素電燈絲,他對改進電話機也有貢獻。現在這所建築裡有拉提摩爾使用過的傢俱,還陳列有繪圖儀器、發明實物等。這裡也是歷史學會活動地點,也是遊覽開放點。
在拉提摩爾故居東邊,原來有棵「哭泣的山毛櫸樹」,樹幹上有一個傷口,會不斷的流出液體。在這棵樹的近鄰,有一棵垂枝榆,這種樹在中國也有,密集的細長枝條從樹頂像垂楊柳一樣垂挂下來,在春、夏、秋三個季節,非常漂亮,這種樹最高可達25米,現在這棵樹,我猜想也有近百年樹齡。現在在這個小公園裡有一棵紅豆杉,樹齡也有百年以上。我記得原來在邦恩街公寓樓前,有幾棵二百年以上的大橡樹,在2012年10月29日至30日桑迪颶風襲擊紐約時被摧毀,後來被環衛局從根部徹底清除掉了。
從邦恩街向北走,出口就對著北方大道。在這段,北方大道是東西走向。從邦恩街交北方大道路口過馬路往西,在北方大道北側是法拉盛高中。這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學校建於1912年至1915年,校舍是哥德式建築,校園開放,學生各族裔都有。
從法拉盛高中校園西側過友聯街往西,在北方大道北側有法拉盛市政廳,這是一棟維多利亞式建築,建於1862年,早先是法拉盛地方政府所在地,現在是音樂廳和文化中心。馬路對面是臺灣會館。
在市政廳附近,北方大道馬路中間,有一個內戰紀念碑,建於1866年7月,紀念碑書寫著「紀念1861年至1865年在法拉盛的愛國誌願者,他們為了保衛我們的聯盟而犧牲了他們的生命」。在紀念碑兩側刻有他們的名字。友聯街109警察分局的牆上,還有紀念為911而獻身的三名警官紀念像龕。
友聯街交北方大道路口往西,在北方大道南側,有一棟磚石結構、城堡式的建築,這是效仿歐洲中世紀軍事城堡風格設計的,建於1905年至1906年。這座建築原來是法拉盛軍械庫,現在這裡是紐約市警察廳(NYPD)的戰略響應部門。
在法拉盛軍械庫往西,有貴格會堂,建成於1694年,由約翰.邦恩等人出資。1694年在此舉行了貴格信徒會。
在法拉盛緬街與凱辛娜交匯處的法拉盛圖書館,是皇后區圖書館分館。她是紐約最大的圖書分館,館藏豐富。在法拉盛居住時,我經常光顧這裡。現在這個四層樓帶玻璃幕牆的圖書館,已經是擴建過第四次的建築。最早在1858年創建法拉盛圖書館協會,由這個協會募集資金,在1891年買下浸教會的一個小教堂創建,1902年鋼鐵大王卡耐基曾捐款,1906年建第一座圖書館,使用中後來在原址一擴再擴。第二座樓使用了50年以後再擴,第四次擴建是在1957年建的基礎上又擴,在1998年月完工投入使用。這個圖書館還經常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還有入籍英語培訓班,在地下室禮堂,還舉辦京劇、昆曲等戲劇義演,在這裡我看過齊淑芳的義演,她曾是上海戲校高才生,曾從師張君秋、杜近芳。圖書館地下室廳內,還舉辦書畫展覽。在中共瘟疫流行之前,圖書館裡的閱覽室,經常座無虛席。現在法拉盛圖書館因防疫,已閉館。
在十幾年前法拉盛有好幾家華人書店,如中華書局、世界書局、書苑等,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買印刷書籍的人漸漸減少,書店生意不好,書店也減少,現在僅有一兩家勉強維持,緬街上的新華書店內開起了鮮花店。
在法拉盛,也有陰暗面。法拉盛有好人,也有道德敗壞的社會渣滓。因此存在犯罪、吸毒、販毒、賣淫、盜竊和搶劫等現象,街頭還有乞丐、無家可歸者、流浪漢。華人中還有不少人受中共毒害而自我感覺良好。有的華人把在中國養成的惡習帶到了美國,如忽視小節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買東西不排隊,愛加塞兒等。
這裡還有親共分子和安提法分子活動。在多年前就發生過毆打法輪功學員事件、盜竊《大紀元時報》報紙現象。我見過安提法分子在地鐵口散發宣傳共產主義的傳單。
在北方大道路邊,有勞力市場,很多流民在等待臨時工作機會,以墨西哥人居多,他們能吃苦耐勞,人也比較老實。這些人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他們與從汽車上下來的僱主談好價後,就上車,由僱主帶他們去做裝修工或搬運工。有的基督教徒見他們可憐,也經常給他們免費供應簡單方便快餐。疫情期間,我還看到一種情況,在食品銀行的義工發送免費食品時,多半是黑人排隊領取,而且也有不少華人老年人排在隊伍中。在這次防疫期間,許多飯館不能賣堂吃,緬街的人行道已經變為跳蚤市場、農貿市場。
在緬街圖書館斜對面的小樓上,有全球華人退出中共服務中心。在緬街上設有多個服務點,退黨服務的義工風雨無阻,常年站在大街上向來往路人傳遞真相資料,勸華人退出中共黨團組織,以保他們平安。
皇后學院在法拉盛495高速公路南面,這是紐約著名大學之一,創建於1847年,是一所多元化學生群體的大學,我去過這個學校,校園環境很美。
法拉盛交通方便,四頭八達。7號地鐵終點站在此,長島至曼哈頓的鐵路經過法拉盛,車站在緬街交42Ave處。此外,有高速公路495和678,通過法拉盛。有24條公交車線路經過法拉盛。拉瓜迪亞飛機場就在皇后區,機場離法拉盛很近。
法拉盛曾經是北美最大的商業苗圃。最大的有三個,其中Prince和Parsons已經改為路名,因為時過境遷,當年種植花木的苗圃,現在已經建設成居民住宅。例如現在凱辛娜公園以北,大片住宅區域,當年就是Parsons苗圃。現在如果我們從三福以南,沿著Parsons Blvd往南走,一路會穿過許多以花卉植物和樹木命名的街道,如Ash Ave(梣樹街,梣是木犀科落葉灌木),Bee Ave(山毛櫸街),Cherry Ave(櫻桃街),Elm Ave(榆樹街),Iasmine Ave(茉莉花街),Rose Ave(玫瑰花街)等。
法拉盛草原公園也叫法拉盛可樂娜公園,它是紐約第二大園林公園,在這裡曾經舉辦過兩次世界博覽會,即1939年和1964年世界博覽會。在聯合國總部沒有建成之前,公園裡的紐約市展覽館,曾經是聯合國首腦開會的地方。現在這個展覽館是皇后區藝術博物館。公園裡有一個不鏽鋼做的大地球儀,足有12層樓高,它是舉辦1964年世界博覽會時建造的。
美國國家網球中心也在法拉盛,其比賽球場也在法拉盛草地公園。花旗球場是皇后區棒球場,這裡是美國職業棒球聯盟紐約大都會隊的主場,2000年啟用。此外公園裡還有各種開放運動場,如田徑、籃球、網球、足球等運動場地。
法拉盛植物園在老街(Elder Ave)與緬街(Main St)交匯處,原來是1939年舉行世界博覽會場地的一部分,博覽會後,把花草樹木移植到此,就形成了植物園,園內有凱辛娜河。現在這個園區佔地39英畝,裡面有玫瑰園、草藥園、蜜蜂花園、婚禮花園、後花園、櫻桃園,堆肥示範區等。2007年建成的遊客中心,經常舉辦人文課程和教育活動。這個公園正門馬路對面的草地上,每天清晨,有法輪功學員集體煉功,並義務教功。這片草地南面是棒球場。
在帕森斯和波恩街交玫瑰街的南面是凱辛娜公園,這裡保留了原來的自然生態環境,有樹林、草地、遊人路徑、土丘和一個大的湖泊,湖內有魚、有水鳥等。在十幾年前,我在這個公園裡,曾經看到有騎警巡邏。在公園的草叢裡還見到過野兔、野雞等動物。現在,在白思豪這個親共的市長管理下,不關心民眾安危,削弱警力,以致使這個公園樹林裡經常有無業遊民出入,還發生過犯罪案件。在這個公園的南面有一個自行車賽場,這是喜歡騎自行車運動的人常去的地方。凱辛娜公園裡的一些百年以上老樹,在2012年10月桑迪颶風來襲時,損失慘重。在這個公園的網球場附近,有一個越戰紀念雕塑。
前面提到法拉盛很繁華,每天流動人口很多,這就是商業繁榮的表現,在法拉盛華人開的商城、商店很多。如緬街有新世界、香港好運來、長江、大中華、昌發超市。在凱辛娜有中美、金城發等超市。法拉盛還有韓國超市、西人開的商場。客流量多,餐館生意就好,法拉盛的中餐館集中在鐵路橋與緬街交匯點附近,如王子街、42街、羅斯福大道,都有密集的中餐館,還有西餐館,如麥當勞、麵包房、餅屋等。紐約美食廣場,就在羅斯福大街,地鐵出口以西。在香港超市和新世界商場地下室。都有美食城。商業一發達,金融市場就活躍,法拉盛銀行很多,尤其緬街,有多家銀行林立。在紐約,法拉盛房租價居高,僅次於曼哈頓,舉個例子,在緬街最繁華的店舖,我問過,店內房租每月租金超過一萬元,就是在別人店臨街的門外擺攤兒,月租金都在八、九千元。出於多種原因華人有存錢的習慣,不像美國人不存錢,據法拉盛商改區主席莊振輝講,法拉盛華人在銀行的存款達4億美元。
法拉盛原來只是紐約皇后區的一個小鎮,現在法拉盛,也不過是在原來地盤上建設的城市化了。紐約最早發展城市建設是從曼哈頓最下端開始,逐漸向上方發展。美國建國以後,紐約樓房、交通、道路、等城市設施才向外延伸,現在紐約五個區塊都已經被現代化連接到一起了,從古狗衛星地圖上看,分不清各社區的界限。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