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1年3月5日訊】交28000元,一個月能讓你賺到本金的1到3倍。你心動麼?如果你交128000,那就是頂尖名師為你一對一服務。你想想28000都能賺那麼多,頂級服務賺多少?心動不如行動,你只要掏錢了,你虧錢的旅程就開始了。今天,我們來撕開薦股騙子們的畫皮。
南雷北趙成絕響,股市不見短線王。曾經的A股有一批自詡為大師的,早已遁跡江湖,神話不再。可是,在自我造神的道路上,騙子們總是絡繹不絕。新三板上市公司大連華訊被連鍋端了。不是遭遇殺豬盤,而是大連華訊的一幫騙子,披著上市公司的外衣,冒充股神四處招搖騙錢。
大連華訊成立於2000年,是最早一批從事股票諮詢的公司。那個時候人們都喜歡叫他們「黑嘴」。沒想到這麼多年了,都混到新三板去了,還是沒有一點進步。可他們就是靠著最古典最傳統的黑嘴模式,竟然騙了27億,讓不少人欲哭無淚。
大連華訊的一幫騙子居然騙成了一家上市公司…(網路圖片)
騙子們的騙術極其簡單:到處發廣告,免費送金股,你心動了,那麼你被騙的旅程就開始了。騙子們的廣告經常是這樣的風格:現在市場震盪,散戶們很可憐,被主力反覆割韭菜,作為早已財務自由的炒股大師,實在不忍看到散戶們每天割的血淋淋的,決定免費送幾隻金股。或者大師把自己多年總結的秘籍免費送給散戶朋友們,不為賺錢,只為交個朋友。
他們要麼手持串珠兒,看上去一副菩薩心腸,要麼痛心疾首,讓散戶覺得遇到了知心人。只要你相信他們的表演,那麼,你就真正地成為他們的韭菜了。
只要你點擊他們的廣告,馬上就會有人跟你聯繫,提供更多的服務。拉你進入一個薦股群,他們的金股漲個不停,同群的散戶朋友們總是能在大師的帶領下抓住漲停,興奮地要發紅包慶祝。甚至要去廟裡為大師燒香求佛,保佑大師萬年。這個時候,你體內的多巴胺就會比你的荷爾蒙飆升的還要快。
這個時候,大師的助理們,就是專門負責收割韭菜的業務員,會信誓旦旦地告訴你,只要繳納服務費,大師就可以一對一通過大數據為你選股,一個月就能賺到本金的1到3倍利潤。已經被各種大漲,或者漲停的股票刺激的熱血沸騰,很多人發現28000算個屁啊,有大師指導,一個月就能翻倍,一個字:干。
爽快!騙子們要的就是你相信掰著五個手指頭能賺大錢,多一個手指頭那都是浪費。只要你交錢,立馬就會把你從薦股群移出去,然後由大師的助理給你建立一對一的服務小群。因為大的薦股群裡除了你,都是騙子,他們要拉新人進來繼續割韭菜。你如果繼續留在裡面,怎麼好割你的韭菜,怎麼好培養新的韭菜?你在裡面那就是斷人財路。
進入一對一服務階段,你就會發現,大師給你指導的股票不漲,甚至巨虧。這個時候大師的助理就會跟你說,你這個28000只是通過大數據選擇出來的,股票有很多變數,需要大師親自給你選股。親自選股多少錢?對不起,28000那是不夠的,你需要再掰一下手指頭,來個39800吧。
我的蒼天啊,加10000元就能得到大師的指點,這個還用掰手指頭嗎?大師的助理還會表揚你幾句:懂的人,不用說就明白。你會發現,交錢後,股票還是不漲,買入的都是那些用腳指頭都能想明白的,全是幾百天都不冒煙兒的股票。這個時候,大師的助理又說:你看我們的服務裡,為啥有28000,39800,還有128000呢?大師把他們多年的經驗進行大數據化,畢竟影響股票的因素太多,甚至是動態變化的,大師也是從名師一路「修煉」上去。
所以,你買28000可以通過大數據選股,得到大師多年的經驗。你買39800的,可以得到名師的指導。如果你買了128000的,那麼大師對你提供一對一服務。除了大數據、經驗,還有24小時的隨機應變。
此時的你是不是想想都很激動呢?你沒有入局的時候,看到的永遠是他們慈眉善目、平易近人,看到的永遠是他們推薦的股票在大漲,在暴漲。當你交了128000元的時候,這個時候,大師的助理都會向你豎大拇指:炒股票要的就是你這樣的格局和眼光,你在億萬富豪的大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沒錯,能被騙128000元的,往往本金也就百八十萬,總希望能夠在大師的指點下一夜暴富。別忘了,大師們真有暴富的秘籍,他們自己用秘籍炒股賺錢就行了,還用得著一步步請君入瓮?真相就是為了割你的服務費,一個群裡幾十個人就為騙你一人。
大連華訊就是用這麼簡單的騙術,數年之內就騙了27億,這是警方公布的涉案金額。這個市場裡,除了已經被查出的大連華訊,低級騙術的所謂投資諮詢,還有大把的存在。但凡沒有十年腦血栓的,恐怕都不會上當受騙。可是就有那麼一些人,掰著五個手指頭,夢想著跟大師一夜暴富。殊不知從你相信那些整天發金股,整天都是抓漲停的大師們的那一刻起,你注定就是他們的韭菜,你能夠賺錢,那也真是遇到鬼了。
天上沒有掉餡兒餅的好事,你買到的韭菜餡兒餅裡面全是你的血汗錢。面對炒股圈兒的大師,也許,老百姓會說:他們那都是王八吃西瓜,讓他龜兒子爬遠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