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鞋是中國年輕人熱炒的標的(Pixabay/CC0)
【看中國2019年11月2日訊】幾個月前,19歲的佛山女孩小敏在一個社交平台上被幸運抽中,獲得以1800元(人民幣,下同,347新元)價格購入一款阿迪達斯Yeezy球鞋的資格。到手兩週後,小敏在微信朋友圈以2900元的價格將鞋子轉手賣出。這是她第一次試水球鞋交易,收穫逾千元的進賬。
小敏的交易讓她母親覺得不可思議。對球鞋的認知,這名70後母親還一直停留在實用與消耗品的層面,「沒想到現在可以這樣玩了」。
「老年人炒股,中年人炒幣,年輕人炒鞋,總有個坑適合你。」這句網路調侃段子的背後,是球鞋在中國瘋狂熱炒的現狀。從原本的小眾圈子,球鞋近年逐漸走向大眾消費領域,成為當代青年街頭潮流的主流。在品牌商、轉售平臺共同推波助瀾下,炒賣鞋子儼然成為一門生意,一雙原價1000多元的球鞋,很可能因為市場因素在短時間內價格翻了數倍,甚至出現期貨化:鞋子尚未上市發售,價格就已偏離正常軌道,在一些平臺被炒至數倍高價。
在一些球鞋二手交易市場軟體裡,鞋子價格有K線圖,類似股票交易,高低漲落一目瞭然。部分平臺還有寄存功能,經鑑定真偽後,把鞋子存放在平臺倉庫,只須轉讓鞋子的所有權,就可擊鼓傳花,實現利潤獲取,需要實物時,用戶再向平臺召回,便可直接從倉庫發貨給買家。
電商交易平臺助推
潮流球鞋熱度上升潮流球鞋在中國市場的熱度為何一再上升?某大陸媒體引述一份名為《2019年中國球鞋文化市場現狀及潮流品牌分析報告》指出,在球鞋電商交易平臺助推下,鬆散的球鞋交易市場被集中化與規範化,球鞋的收藏價值、炫耀價值、交易價值被逐一激發,使得球鞋成為一種「社交貨幣」。
新加坡潮牌交易平臺 Novelship 創始人之一薛寓宇(Chris Xue)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中國當下的球鞋熱潮,其實10幾年前便已埋下伏筆,購買潮流球鞋或炒鞋的人群,年齡大多在20歲至30多歲。這群人起初開始接觸籃球文化,隨著中國消費能力提升,科技、物流不斷發展,追隨球鞋文化也變得可能。
球鞋的收藏功能被放大,背後無疑是巨大的利潤空間。美國球鞋轉售平臺Stock X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球鞋二級市場銷量中,相比發售價的二級市場價格,耐克旗下的AJ、耐克、阿迪達斯三大品牌分別溢價59%、58%、25%。
像小敏這樣的普通消費者,也能憑藉一點運氣在這個市場裡獲利,更何況場外手握巨資的玩家。多家球鞋交易平臺崛起,《北京商報》稱,今年4月底完成新一輪融資後的中國球鞋交易平臺「毒」,最新估值已達10億美元(14億新元),成為中國頭號「鞋販子」。
在中國一二線城市,限量新鞋發售時,經常可以看到大批人群在商店門前通宵排隊搶鞋的情形,甚至不惜為此大打出手。這些人當中有真正的球鞋愛好者,但更多是希望通過倒賣球鞋賺上一把的黃牛。
對於不斷飆升的炒鞋熱度,央行上海分行上月發出風險警示稱,目前國內炒鞋交易呈現證券化趨勢,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槓桿服務,槓桿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平臺一旦「跑路」,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多家球鞋交易平臺做出調整,試圖削弱球鞋買賣的金融功能。鬥牛9月底發出告示稱,為了遏制炒鞋,幫助理性消費,該平台下架主動寄存功能,並整頓漲跌幅、比價功能等。
薛寓宇認為,從經濟學角度看,市場供給和需求會對價格產生影響,而球鞋交易也有其規則,須經過分析。並非某個品牌就一定會火,也不是商品稀有就一定有價值。
他也認為,目前潮鞋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如日中天,而且很有可能繼續向上,但如果參與交易的人當中,絕大部分都不會去穿自己購買的鞋子,那麼這個泡沫很可能會有破碎的一天。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華啟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