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聖桑的天鵝助你入眠(圖)

作者:千代鶴  2021-02-25 05: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天鵝 -|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維基百科 - |
天鵝。(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聖桑的大提琴曲「天鵝」

閉目靜心去傾聽聖桑的大提琴曲「天鵝」,琮琮的樂音從琴弦上流瀉出,略帶悲傷的大提琴旋律,讓人聯想到天鵝悠然自在的暢遊在清澈的湖面上,感受到天鵝那高貴優雅的神情,安詳於浮水碧波中。

優雅而端莊、純潔而舒緩。曲子雖短,但精簡細緻,旋律優美,耐人品味。

聖桑的「天鵝」取之於他的作品「動物狂歡節」第十三首「天鵝」,它不僅是一首大家所熟悉的膾灸入口的名曲,也是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唯一允許在他生前叫人演出的樂曲,而被視作聖桑的代表作品。

這首「天鵝」至今被改編成各種樂器的獨奏曲,在著名的芭蕾舞「天鵝湖」,這首曲子被演繹在《天鵝之死》這一幕中。

聖桑在他五十一歲時,以天真末泯的童心與生花妙筆,寫下這部光彩奪目,人們愛不忍釋的「天鵝」樂曲。

聖桑在一八八六年二月,曾先後到波西米亞(現在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和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等地旅行演奏。途中曾在奧國庫普拉哈小鎮,稍事休息,過了幾天安逸愉快的日子。

就在此時,他應巴黎的好友魯布克(大提琴家)的請求,為狂歡節非正式的音樂會,寫作一首新作。

聖桑忽然心血來潮,想把動物園中常見的動物,也加入狂歡節熱鬧喧譁的場面中;於是在這數日閒暇中,寫成了這部人人喜愛的音樂。

此曲在魯布克非正式的音樂會演出以後,他擔心這個作品太通俗,有損他的名聲,為避免別人的誤會,除「天鵝」一曲外,都禁止公開演奏與出版;直到聖桑逝世後的次年(一九二二年)二月廿五日,才在巴黎的音樂會上,由畢爾奈指揮首次公開演奏。

而在這14首組曲中,第13首『天鵝』是全組曲中,最精美最著名的音樂,也是一首大提琴獨奏的名曲。不同樂器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著大提琴演奏出美麗迷人的旋律,描寫天鵝以高貴優雅的神情,安詳的浮游情景。

聖桑擁有驚人的音樂天份

聖桑,1835年10月9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出身於諾曼第附近的貧苦農家,母親是水彩畫家。父親在聖桑兩個月大時去世,聖桑由母親和伯母共同撫養,伯母是音樂家,於聖桑兩歲半時開始教他彈琴。

聖桑擁有驚人的音樂天份,五歲時寫出附有鋼琴伴奏的歌曲,七歲開始跟隨史塔馬替學琴,並和馬雷登學作曲,十歲時和比利時的小提琴家貝塞姆斯合作演出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幾個月後更舉辦首次鋼琴獨奏會,演奏曲目包括巴哈、韓德爾、莫札特及貝多芬等人的作品。

1848年聖桑進入巴黎音樂院選修風琴和作曲,隔年獲得院中風琴比賽第二名,1851年更獲得首獎。1852年首次競爭羅馬大獎時失利,不過稍後以一首聖賽酉裡頌歌得到巴黎聖賽西裡音樂協會首獎,該曲並於同年十二月演出。這一年聖桑還認識了李斯特,兩人結為好友,李斯特的音樂對聖桑日後的創作影響很大。

聖桑的創作與榮譽

1868年聖桑獲頒法國政府榮譽勳章,表彰他對法國樂壇的貢獻。

1875年聖桑寫了最著名的歌劇「參遜與黛麗拉」,不過遭巴黎歌劇院拒演,首演拖至1877年在李斯特的支持與指揮下於威瑪演出。

1881年聖桑入選為國家藝術院院士,巴黎的各大歌劇院才開始主動表示樂意演出他的歌劇作品。1883年,歌劇亨利八世首先登場,1892年參遜與黛麗拉也終於在巴黎演出,極為成功。

1886年聖桑完成了C小調第三號交響曲,由倫敦愛樂交響樂團舉行首演,是聖桑為了追念李斯特而寫的作品,除了在結構上與傳統交響曲不同外,更別出心裁的運用鋼琴與管風琴。這首曲子推出後大受歡迎,成了聖桑所有作品中最常被演奏的曲目。

1893年聖桑獲得英國劍橋大學頒贈榮譽音樂博士學位,除了音樂,聖桑也曾深入鑽研天文學和物理,是位業餘科學家。此外他也寫詩、寫劇本、寫評論文章,寫哲學著述,而且精通多種語言,所以聖桑在音樂家當中可算是最博學的一位。

聖桑一生酷愛旅行,足跡遍佈全球,他曾數度旅居北非,而阿爾及利亞組曲及非洲幻想曲就是描寫他對北非的印象,另外他也曾訪問中南半島。

1960年聖桑首次造訪美國,並舉行了多場音樂會。

1916年應法國政府邀請,代表法國出席在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二度遊美,此行他還順道遊歷了南美洲各國。

1920年,85歲的聖桑仍然到希臘及阿爾及利亞旅遊。

1921年冬天聖桑前往阿爾及利亞避寒,卻突然去世於異鄉,遺體被運回巴黎安葬,葬禮極為盛大而隆重。

責任編輯: 瑪德蓮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