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好數學,「這件事」最重要。(圖片來源:Adobestock)
一般人都認為某個學科要好,思考速度一定要快,尤其是數學。這其實是謬誤。這種迷思源於學校的一些做法,例如有時間限制的數學測驗。通常孩子才五歲大,就已經開始接受這樣的測驗。有的家長還會用卡片來訓練孩子快速答題的能力。大多數人認為「答題速度快」等於「數學好」,要是答題速度慢,恐怕不是學數學的料。
壓力與焦慮的影響
腦神經學家貝洛克(Sian Beilock)研究人在壓力下工作的大腦反應。我們在計算時會運用到大腦一個叫作「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的區域。這個區域的功能有如我們的「心靈搜尋引擎」。工作記憶也能透過練習來發展、強化。
貝洛克指出,如果我們陷入沮喪或受到壓力,工作記憶就會受到阻礙。原本工作記憶最強的學生最容易受到影響。這意味著這些學生在接受數學計時測驗時很焦慮,工作記憶的功能受阻,無法計算答案。一旦開始焦慮,有害信念便接踵而至。
你該知道壓力阻礙大腦的感覺。你是否曾在壓力之下做計算題,突然覺得腦子「一片空白」?這就是壓力阻礙工作記憶的感覺。我們給幼兒做計時測驗時,很多孩子都覺得有壓力,他們的工作記憶受到影響,想不起來該怎麼算。一旦孩子發現自己做不到,就會焦慮。
我在史丹佛大學部教了很多年。每年,我發覺總有一部分學生對數學感到焦慮和恐懼。我總會問這些為數學所苦的學生他們到底是怎麼了,何時開始害怕數學。每個學生的回答大同小異──他們回想起在小學二、三年級時考數學的情景。有些學生因為考不好而焦慮,而且這樣的考試讓他們感覺數學只是背公式計算,從此開始討厭數學。
裘蒂.康皮聶裡老師(Jodi Campinelli)描述自己在兒時歷經考試的種種折磨。她說,小學二年級結束時,老師告訴她,說她計時測驗成績很糟,也許會被留級。沒想到更恐怖的還在後頭。老師說,她必須接受校長的課業輔導。裘蒂說,那簡直是「酷刑」。此外,她父母每晚都拿著計時器要她在廚房做題目。
想到一個二年級小朋友要活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我就心痛如絞。師長讓裘蒂認為數學成績代表她的智力、她的價值,甚至還告訴她,她根本不行。裘蒂常常無法在限定時間內做完父母給她的題目,即使做完,還是有很多錯誤。後來,她媽媽跟她說,算了吧,她自己數學也不好。裘蒂說,直到今天,她聽到廚房計時器的聲音,就會抓狂。她會這麼說,我一點也不感到驚訝。
裘蒂才小學二年級,就接收了很多負面訊息。即使她媽媽安慰她說,沒關係,她自己數學也不好,這麼說並沒有幫助。根據貝洛克的研究,這種訊息反倒會帶來傷害。貝洛克及研究同仁發現,從父母表現出來的數學焦慮可以預測孩子在學校的數學學習成就。父母會數學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否有數學焦慮的問題。如果父母幫孩子完成家庭作業,他們的數學焦慮就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儘管父母有數學焦慮,但不會幫孩子做家庭作業,讓孩子獨力完成,他們的數學焦慮就不會影響到孩子。如果幫孩子做家庭作業,或許會讓孩子覺得數學很難或是自己數學不好,更糟的是在廚房擺計時器,要孩子在限定時間內做完題目。
幸好,後來裘蒂的學習情況漸入佳境。她瞭解欲速則不達的道理,現在她已是一名中學數學老師。裘蒂告訴學生,慢慢想,提升思考深度才是最重要的。裘蒂長大之後,知道她的價值不是用廚房計時器可衡量出來的。她破解了速度的迷思與束縛,得以自由自在的發展自我潛能──對她而言,這就是最重要的學習關鍵。
本文整理、節錄自裘.波勒(Jo Boaler)《大腦解鎖:史丹佛頂尖學者裘.波勒以最新腦科學推動學習革命》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天下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責任編輯: 帝佐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